网络道德 10软件2班第三小组
网络便捷式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而网络做为最便捷的通讯媒体,它所能带给我们是其他媒体所不能给予的。当然网络也带来了诸多恶劣的,不健康的东西,但是这不能否定网络给我们所带来的好处。 很多人都想通过网络一炮而红,诸如“凤姐”“小月月”,殊不知给人是一种难以启齿的厌恶,而这些人,能把这些厌恶当成享受,我们为什么不能贯上一个服字呢?
网络上的道德
这些,是个人的行为,当然他们的这些行为虽然可耻,但不至于太过。而最令人愤怒的是,每当你去微博,贴吧,QQ空间,视频评价等等都能看到诸如诅咒此类的转帖,不转帖就诅咒。
这些的,是出于个人的变态心理,还是道德问题?可能有一点点的变态心理,但更多的应该是道德问题吧。
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许慎对“德”的解释是:“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而把道德两字串联在一起,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而这种行为标准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又有多少约束力呢。
网络上的诅咒比比皆是,而且最恶毒的不是诅咒你个人,而是你家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二、以包容心态引导规范三、加强语言素养和网络语言道德教育四、打造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家庭教育
五、倡导网站加强行业自律
问题:当你遇到,你会怎么选择呢?
网络道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