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礼物教学反思
二期课改是一期课改的延续和发展,一期课改所提出的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 20字理念也就成了二期课改的基础。其中如何渗透德育是我们始终想要做好,却一直未能做得很好的一个环节。
语文课程历来重视德育,但从实际教学而言,总觉得有那么点假、大、空,形而上,效果不明显。究其原因无非是,虽然我们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有德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将语言分析和思想感悟分开,未能在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于文本,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就拿《离别的礼物》这篇课文的学习来说,我们就不能简单的把文章的主题归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或是单纯的说文章折射出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应该说,人物描写传神,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而且还发人深省。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爷爷的仁慈宽容、息事宁人;感受到彼得的善良正直、忍无可忍;感受到爸爸的是非不分、懦弱无能;感受到女人的自私冷酷、恼羞成怒,从而带动学生的爱憎情感,吸引学生沉浸到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更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深层的思索:我们应该如何善待、尊重老人,继承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所以说,通过的教学,我们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渗透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掘语言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
语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德育渗透落到实处!
反思二:离别的礼物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离别的礼物》感觉很糟糕。虽然按部就班的上下来了,但没有任何特色可言。
语文课既不能上成纯粹的语文知识课,更不能变成思想教育课、历史课、生物课,这是我们的教研员说的。以前上课的时候敢于深入挖掘文中的思想内涵,自从听了教研员的话后,好像受到了束缚,总是很小心的处理文章的思想问题,以至于都不敢去探究了。从今天的课看来,我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
今天的课还让我再次感觉到,想要上好一篇文章,一定要找到好的切入口,一已贯之,那可以使课堂思路清晰而又有整体感,避免了琐碎。
点点滴滴,今天还是有不少收获
离别的礼物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