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 常用术语
一. 质量特性值
表现质量特性的数据称为质量特性值,简称为特性值。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1. 计量特性值:用连续变化的变量表示的特性值(即浮点数)。
2. 计数特性值:用离散变量表示的特性值(即整型数) 。
3. 0、1数据:实际上是布尔数,如“真”与“假”、“合格”与“不合格”。
二. 试验指标
在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目的而选定的用来判断试验结果的特性值称为试验指标。
试验指标分为二种:
数量指标(定量):可用数量来表示,如重量、强度、合格率等。
非数量指标(定性):难以用数量来表示,如光泽、味道、手感等。
试验指标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应尽量选取计数计量特性值作为试验指标。
用是否可控,把因素分为 可控因素(如温度、压力、切削速度、走刀量等) 水平可以比较并且可以人为选择的因素。如:压力、催化剂的各类、电阻值、电容值等。 不可控因素(如:刀具的振动、磨损等)
三. 试验因素
对试验指标可能有影响的原因或因素称为试验因素,简称因素,有时称为因子,它是试验中重点考察的内容。用大写字母表示,如:因素A,因素B。
误差因素:影响试验结果或产品质量的内外干扰、随机干扰的总和。
按因素的作用,可以分为:
标示因素:指外界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等)、产品的使用条件(如:电压、频率、转速等)等。它不能人为的选择和控制。
区组因素:为了减少试验误差而确定的因素,如:加工某零件时,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原料批次、不同班次、不同机床等。
信号因素:可人为调整并影响目标值的因素。如:在切削加工时,改变切削速度V可以影响加工质量,切削速度就是信号因素。
四. 因素水平
不同的因素状态和条件(大小)可引起试验指标的变化。因素变化的状态和条件叫做水平或级位。
选择水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所选水平应是具体(水平是具体的是指水平应该是可以直接控制的,并且水平的变化可能直接影响试验指标的变化。)
水平宜选取三水平(因为三水平因素的试验结果分析的效因图分布多呈二次函数曲线,而二次函数曲线有利于观察试验结果的趋势)
水平取等间隔原则
常用统计量
和指数据的总和, 常用T表示: , 为观察值。
平均值是表示平均水平的定量指标,
一. 极差R
又称为变异幅,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同最小值之差。
它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离散程度。
二. 和、平均值
三. 偏差与偏差平方和
1 . 为观测值
(1)与目标值的偏差: x1-x0, x2-x0,…xn-x0
(2)与平均值的偏差:
2. 表征数据的分散程度时,采用偏差平方和,常用S表示。
存在目标值时:
不存在目标值时:
(方差)、标准差
自由度f就是平均偏差平方和中独立平方的数据个数。
存在目标值时,
不存在目标值时,
存在目标值时,总的方差:
不存在目标值时,总的方差:
标准差又称为均方差或根方差,也是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特征值。
存在目标值时,
不存在目标值时,
第二章 试验数据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