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检测
佳句积累
引用、化用古诗文、现代诗文。
对偶、比喻、拟人等
通感。
灵动变化的句式
荷塘
月色
2、容易读错的字
煤屑
幽僻
踱着
袅娜
羞涩
颤动
霎时
脉脉
参差
空隙
媛女
纤腰
惦着
独处
(xiè)
( pì )
( duó )
( nuó )
( sè)
( chàn )
( shà )
( mò )
( cēn cī )
( kòng xì )
( yuàn )
( xiān )
( diàn )
( chǔ )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秋实。1917年改名为: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著名学者及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大后在江浙一带从事中学教育工作;
1924年出版诗文集《踪迹》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
抗战爆发后,在党抗日民主运动影响下,思想认识逐步提高。
1948年贫病中逝世
作者与荷塘月色是怎样亲密接触的?
适时出门
沿荷塘的小煤屑路
感受到独处的妙处:受用
月下的荷塘
荷塘上的月色
重重围住荷塘的树
想起江南采莲的事情
记起《西洲曲》——惦着江南
推门回家
朱自清为何要半夜到荷塘赏月?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
时代背景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坏,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看不前进的方向。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
荷
塘
月
色
感悟荷月之美
再读课文,重点品味
1、文章第四段写什么?具体写了那些景物?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呢?
荷叶
月光下的荷塘
荷花
荷香
荷波
舒展的动态美
袅娜羞涩;晶莹、闪亮、纯洁
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
动态之美
修辞手法: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它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
举例(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
(2)人靓歌甜。(听觉转为味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转为听觉)
荷塘月色075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