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管理者》的读书心得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德鲁克最重视的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这本书中,德鲁克以高明的远见提出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可以学会的,并非天才的专利,而管理的有效性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也就是学会自我管理。在以前,读一些管理类的书我都是在出差或旅游的途中、或是床上休息的时候,或者说是把管理类的书当成休闲的手段、当成打发时间的工具。但是当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在读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它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因为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管理者的概念一直是比较模糊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于我们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根据德鲁克的定义,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能实质性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这种定义是正确而富有创造性的,也就是说,我们理所当然的要给自己重新定位:原来自己也是一名管理者,自己有责任做的更多一些,自己有必要做的更好一点。
这本书有两个核心观点:第一,管理必须要卓有成效;第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自己的工作是否卓有成效,我以前很少思考过这个问题,德鲁克认为
“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联系。”“智力、想象力和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也就是说,上述元素必须经过有效途径,才能转化为成果,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工作才是卓有成效的,实际上德鲁克强调的还是管理的重要性,只不过他把管理的概念深层次化了,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卓有成效,我不由得问自己,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员工,我是合格的吗?我工作有效吗?我有多少成果能够体现在组织之外、有多少对组织的有共献性的成果?在应对行里日常事务的运作中,是否我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呢?幸运的是,德鲁克先生给了我睿智的启迪,以下是我看了本书后的一些看法:
1、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企业,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在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企业,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
“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
读书心得体会及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