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20讲 第五章城市和城市规划(二).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城市化的类型(掌握)

如果从城市中心来考察城市发展过程,城市化有两大阶段:一是向城市中心集聚的向心型城市化(又称集中型城市化);
二是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或扩散的离心型城市化(又称分散型城市化)。城市发展的初中期主要是向心型的,城市发展的中后期主要是离心型的。
在城市离心发展过程中又有郊区化(又称郊外化)和逆城市化两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郊区化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一种散化过程。
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出现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向心型城市化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城市病”,而优美的环境、新鲜的空气、较廉价的土地、宽阔的活动空间及小汽车进入家庭,使人们迁往郊区和农村。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主要是大城市)发生了多次从城市中心向郊外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人口外迁。造成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给城市中心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这种压力增加了对住宅的需求。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改善进出城市的交通设施,加速在地价相对便宜的郊区投资开发,使不断富裕起来的、拥有私人交通工具的中产阶级首先逃离环境不断恶化的市中心。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口的这种离心移动尤其普遍。第二次浪潮是工业外迁。外迁的高潮比人口和住宅要晚,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心城市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有;集中在老工业城市中心的工厂大多是传统的制造业,设备陈旧,房地产费用高昂,利润率下降,甚至纷纷倒闭或在郊外选择新址。
第三次浪潮是零售业外迁。这是在人口外迁中,市中心商业面对来自新郊区商店的激烈竞争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在大规模的郊区住宅开发的情况下,沿马路退红线集中布置的商业带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代之而起的是在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社会群体能够方便到达的地方建立超级市场或商业中心。一般以几乎无所不包的丰富货物、大面积的附属停车场、相对廉价的汽油、长时间的昼夜营业服务吸引了旭的顾客。超级市场通过直接进货,对市中心及其附近的批发业和仓库的需求也相应减少。近年来办公室也在一些主要城市的郊外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形成了城市郊区化的第四次浪潮;一些政府和企业也倾向于把非决策性的日常工作机
构分散到地价和工资较低、劳动力又有保障的新区,城市郊外的新城镇、机场附近、地铁站或新购物中心周围都是优先选择的区位。
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①“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导致城市人口不断增长。②“相对集中”时期: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期,在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但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③“相对分散”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化的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人口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增长。④“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从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内部从城市到郊区的人口迁移,导致城市人口下降和郊区人口上升。
中国的城市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势头。但就整个过程看,仍属于乡村人口和产业向各级中心城市集聚

第20讲 第五章城市和城市规划(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83 MB
  • 时间201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