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7
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装置中玻璃导管内水柱上升,说明此装置气密性良好
B.
实验中A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可以说明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
实验中镁剧烈燃烧,产生白色、黑色两种固体,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
实验中先通一段时间的CO、再加热氧化铁,实验过程不会引起环境的污染
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少(答一条).
(2)小军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1)实验,有倒吸现象,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原因可能是(答一条)______.
(3)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B.
验证CO
2的密度比空气大
C.
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
D.
探究微粒的运动
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 .
假如你是空气质量观察站的人员,,探究石灰石不断剥蚀的原因,
(3)你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答:
(4)你作出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答:
(5)作为空气质量观察员,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答: .
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操作: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B、、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沸水中,同时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请回答:(1)小红按课本进行实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______.
(2)操作③中,B、C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对比课本实验,小红的改进实验还可得到的新结论是______;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4).
化学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下实验装置: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47(无答案) 新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