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P/2-3(提出问题)
课型授课人王海洪第1课时
导入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课程目标
、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探究
出示书本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学生汇报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教师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
小组汇报:
如果学生还难于发现问题可出示例3、例4的情景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点拨释疑
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提取信息—提出问题.
变式训练
拓展提高
教学反思
课题:四则运算(一)
课型授课人王海洪第2课时
导入
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愉快、短暂的寒假生活结束了,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吗?
课程目标
、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
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
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 算出了 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 算出6 天接待
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
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
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点拨释疑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变式训练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 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
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拓展提高
(2)P5/做一做1、2
教学反思
课题: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型授课人王海洪第3课
导入
(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课程目标
。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自主探究
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同桌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
=24+24+12 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48+12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60(元)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
=48+12 把三张门票
酒店管理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