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
教学目标:
1、掌握读音,理解词语
偏僻无垠提防穹隆引擎猝不及防婉言谢绝
2、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灯光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全文的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特色。
课时: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综艺: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千百年来积累了许多爱心方面的格言警句,谁能说出几句让大家一起分享?
二、导入新课(可依据现实情况导入)
2008 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把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挡在了回家过年的路上;寒风冻僵了他们登车返乡的笑脸,雨雪冰封了他们渴望团圆的喜悦。真情融化冰雪,温暖把爱心送达。因为众志成城,我们终于迎来了2008年温暖的光。
利用多媒体播放《温暖2008》视频
这节课,我们伴随着乡村医生莫里斯·吉布森的脚步,去感受加拿大偏僻小镇的居民之间那种真挚的情谊。(板书课题及作者)
三、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富有感情。
1、检查预习:掌握读音,理解词语。
偏僻无垠提防穹隆引擎猝不及防婉言谢绝
2、快速默读,思考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事件)
2)读了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四人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这个小镇的环境有什么特征?我和妻子对它有何印象?联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
2)在出诊的路上,平时的晚上和此时的晚上有何不同?为何有这种不同?
3)在回家的途中,作者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何有了这样的变化?
教师归纳:
1、小镇的特点:偏僻寒冷荒凉(客观)
温暖友谊乐观(主观)
加拿大西部的小镇虽然荒凉、偏僻,天气寒冷,我和妻子却感受到温暖、友谊和乐观。因为这里拥有淳朴而真挚的情意,这情意让荒凉的小镇和寒冷的冬夜洋溢着无限的温馨和暖意,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和温暖。
2、往农民家途中的见闻: 漆黑一片(平时)
一路灯光(此时)
灯光为我而亮,农民们乐于助人的精神的体现。令人感动,使人感到无限的温暖。
3、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 恐惧忧虑(先前)
不感到孤独(后来)
灯光的再次闪烁,为我指明方向,进一步突出了小镇上人们的热情,使我感受到一种无私的友谊,温暖的关怀。
(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无论是环境的恶劣和作者对小镇美好印象的对比,还是作者在出诊途中对平时和此时不同情景的感受,还是作者在回家途中感情的变化,都是通过对比来表达人与人之间那种热情,突出主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组讨论)
1、医生出诊,极为平常,怎么会冒着生命危险?
(冬日荒原,乡村夜路,狂风暴雪。)
2、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冬夜天气情况的句子。
文章6、7段写到:“堆积的乌云”是“寒天下雪的征兆”,雪后天气严寒,人会“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3、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医生毅然出诊,体现了什么?。
(体现了医生恪尽职守的高
冬夜的灯光记叙文阅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