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林业科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邵阳市林业局
2005年1月20日
2005年到2010年是我市林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正确制定十一·五林业科技计划,加强林业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对于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邵阳市林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主要阐述林业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是林业科技发展的宏观性、政策性规划。
一、我市林业科技发展现状
林业科技体系基本形成。市、县(市、区)林业局都制定了林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将科技兴林列入了政府科教兴市(县)工作的5年或10年规划内容,初步建立了市有专门机构、县有专职领导、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三级科技研究和推广网络。到2004年,全市有市级林科所1个,县级林科所6个;市级林业调查设计队1个,县级林业调查设计队 2个;市林学会1个,县市区林学会12个。
林业科技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先后选送150余人到有关专业院校学习,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944人,占在职职工人数的30%;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338人,初级职称1591人,较前5年分别增长
30%、52%、60%。
林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围绕林业重点在建项目开展科技创新。“十·五”以来,全市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有5个,列入省科技计划项目有15个,列入市县科技项目有86个。全市科技人员着力在新品种引进、速生丰产林栽培、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调查规划、森林防火等多方面进行科技研究,共取得科研成果9项,其中获国家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项、市级奖励18项。
林业科技效益十分显著。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2%,产出直接经济效益500万元。隆回县的“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为全国首创,在石缝中营造出10万亩郁郁葱葱的柏树;市林科所研究的“楠竹速生丰产造林技术”,已造竹林8万余亩,平均亩产立竹120根,亩产鲜笋120公斤,每亩产值达到1000元;中外合作的桉树试验项目,引进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的桉树造林,仅两年半时间,平均树高10米、胸径达12公分,市场前景广阔。
二、十一·五林业科技发展的社会政策环境
当前,我市林业科技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一方面,由于社会重经济、轻科研,长期投入不足,导致林业科技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市林业局分设人事科教科和技术推广站,职能牵扯不清;多数县市区至今没有设置专门科技管理机构,都是挂靠其他股室,削弱了管理职能。
二是人员素质不高。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仅420人, %;而中专学历的有1590人,%。有些虽有技术职称,但所学专业不对口,在实际生产中作用不大。三是科研经费不足。财政对科研单位拨款大幅减少,科技项目越来越少,大多数科研单位连工资都没有保障,更无钱投入科研。四是社会保障不力。科研单位富余人员较多,包袱沉重。加之政策支持不够,人员入保困难。五是业绩评价不科学。过多地强调论文、获奖情况,忽视了成果转化和“科技效益”。科技研究缺乏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缺乏积极性。六是科研手段落后。绝大部分科研与推广机构没有电脑等新型设备,缺少试验示范基地,没有必要的宣教及交通工具,科技信息不灵,服务层次较浅。
另一方
邵阳市林业科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