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卢龙甘薯营销策划.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卢龙甘薯营销策划
1、宏观环境分析

2003-2009年甘薯行业企业数量增长情况单位:个
2、2003-2009年甘薯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情况
2003-2009年甘薯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情况单位:人
3、2004-2009年甘薯行业固定资产增长情况
2004-2009年甘薯行业固定资产增长情况单位:千元
4、2003-2009年甘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2003-2009年甘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单位:千元

目前,甘薯在中国的种植面积约占全世界的70%,占全世界总产量的80%,在中国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目前,我国每年种植甘薯面积约670万公顷,年总产量1亿吨左右,,每年所产甘薯直接作饲料的占50%,工业加工占15%,直接食用占14%,用作种薯占6%,另有15%因保藏不当而霉烂掉.
甘薯除蒸煮烘烤食用和加工传统食品外,我国甘薯食品的开发品种还开发其他甘薯食品,主要分为发酵类和非发酵类两大类。

由于中国红薯的主产区多是贫困、干旱山区,,通常是人吃1/3、饲料用1/3、烂掉l/3。、粉丝、粉条等初级产品。再加上甘薯价格一直低迷,经济开发不受重视。因此在国人眼里,甘薯只是饲料,只是粗产品,难以登大雅之堂,无法回到餐桌上,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2、微观环境分析
卢龙甘薯的历史
卢龙甘薯历史悠久,在清朝咸丰年间就已栽植,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因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适应在卢龙丘陵地带生长。白薯因其产量高,“旱涝保收”而深受卢龙人民的喜爱,被称为“铁杆庄稼”。至上世纪70年代,卢龙白薯面积稳定在10万亩,成为卢龙人民的裹腹之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卢龙人用石磨把白薯打成淀粉,漏出粉条,换成了钱。白薯面积稳步增加,到1989年达16万亩。90年代初,粉条买卖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他们兴办粉厂,进一步拉动了白薯栽植,亩收入可达2000元,卢龙人把白薯变成了“金蛋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1996年,卢龙白薯面积增至32万亩,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

近年来,卢龙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有识之士来卢龙投资办厂,目前,全县粉制品加工企业达47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白薯逐渐成为一项富民产业。2005年,用白薯淀粉制作的“卢龙粉丝”被国家技监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也就是说,“卢龙粉丝”的生产标准就是国家标准。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改变,人们直接食用甘薯少了,甘薯逐步向综合加工利用及商品化发展。随着对甘薯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日益提高。如甘薯简单加工制作淀粉、粉条等,其产值可增加1倍以上;甘薯制淀粉,粉渣酿酒,产值可提高3~4倍;书·薯制糖,再用糖渣酿酒,可以增值7—8倍,如甘薯生产柠檬酸、味精、赖氨酸、维生素、葡萄糖等,可提高效益20~30倍。
3、市场问题及机遇

卢龙甘薯食品的开发产品少、不丰富,缺乏甘薯保健观念及技术
卢龙甘薯除蒸煮烘烤食用和加工传统食品外,主要的甘薯加工是甘薯

卢龙甘薯营销策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6-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