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骑楼简史
09对外3班黄冰冰
200900906308
骑楼简史
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由英国人首先建造并称之为“廊房”的“外廊式建筑”,在气候炎热、空气潮湿的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较为集中。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骑楼是我国南方许多古老城市发展过程的一个印迹,但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城市的骑楼逐渐消失了。庆幸的是在广西梧州市,原有的商业骑楼街基本上被保留了下来。
梧州骑楼城的起源
梧州是西江、浔江和桂江三江汇合处,广西784条河、80以上%的水流经梧州,由此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西江水文化。1897年,梧州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逐渐发展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骑楼建筑开始在梧州兴起。到了1924年底,梧州发生特大火灾。当局决定“拆城筑路,挖山填塘”将梧州的千年古城墙和城门全部拆除,扩大城区面积,用城砖筑地下水渠、铺砌街道马路,街市规格参照广州。赞成者均自动照办,不愿意的就派兵强制执行。梧州的河东区逐渐成为骑楼城。
中国骑楼博物城
梧州骑楼城位于河东老城区,基本上保留原始风貌的22条骑楼长街上,共有560座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骑楼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是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馆。
梧州的骑楼建筑主要是前铺后宅,下铺上宅、住商合一。楼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骑楼建筑柱廊外侧是车辆交通通道。顶饰、阳台、柱头等形式各异。浮雕、罗马柱、园拱形窗,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和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走进骑楼城,如同走进了骑楼博物城。
梧州骑楼城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