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申论考点.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申论考点
国考申论考点一:统筹兼顾,化解矛盾,应对风险
风险、矛盾——安全、和谐
(一)当前中国的各种矛盾和风险
1.                       国家界限内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2.                       市场领域中的矛盾: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引发的经济危机
3.         社会领域中的矛盾:一是个体性矛盾和风险(人民内部具体的矛盾纠纷、安全生产事故等);二是集体性矛盾和风险(食品安全、SARS、艾滋病等、文化安全、生态安全、道德风险、两极分化)
4.                       国家和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市场的失控、腐败
5.                       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干群冲突
6.         市场和社会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风险:公共产品供给的过度市场化、为效率牺牲公平、为增长牺牲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二)各种矛盾和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利益分化。阶层分化与经济差距,主要表现为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等等
二是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三是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的缺陷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资本的趋利性带来社会风险,从而引发市场与社会的矛盾。
四是现代社会风险具有不可预测,难于预防的特点(导致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
(三)对策
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要牢固树立“天下风险,匹夫有责”的意识
2.        统筹兼顾,探索建立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利益协调的体制机制。
两种思路:一是自上而下的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统筹为根本方法,积极缩小各种差距,为妥善处理矛盾和化解风险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和体制机制保障。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
①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全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②着力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涉法涉诉中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③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充分发挥政治工作优势,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④从培育社会共识的高度,通过公民教育等形式,以公平公正为首要价值,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⑤坚决的惩治腐败。
二是自下而上的思路
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协商民主的相关经验,发挥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NGO等第三部门的作用,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提供民间渠道。第三部门作为中间组织,是沟通政府部门与市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减压阀。在缓解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更多采用调解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要在微观公共领域,扩大有序的民主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致力于合作解决问题、公民教育和参与、政策评估、为弱势群体提供表达机会等等,从而对各种类型的社会矛盾从内部进行减压。
3.        各级政府还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应该包括风险预测、风险规划、风险处理、风险缓和以及风险恢复等各个环节。
4.        改革承担机制,明确风险责任。在政府间关系中,要明确区分各个层级的政府间风险承担责任,既要避免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转移风险,同时也要避免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转移风险。
 
应对危机需要大智慧。目前尤其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以防范风险为出发点,用长远的、全局的眼光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有效化解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效率、公平等方面容易引发风险的因素。
国考申论考点二: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关注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一)
相关理论
  经济建设的新表述——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正式使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申论考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hujukd
  • 文件大小88 KB
  • 时间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