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黄粉虫养殖
目的要求:了解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养殖黄粉虫的场地建设与设备;掌握黄粉虫的饲料配制技术;掌握黄粉虫的饲养管理技术;了解黄粉虫的开发与利用技术。
本童重点:黄粉虫的饲料配制技术;黄粉虫的饲养管理技术。
本章难点:黄粉虫的饲养管理技术;黄粉虫的开发与利用技术。
蛋白质饲料宝库
常用概念
1、孵化黄粉虫的卵完成发育后,幼体冲破卵壳爬到外界的过程叫做孵化。
2、蛹化黄粉虫卵孵化为幼虫后通过汲取外界食物积累营养,并不断脱皮,当长到一定阶段后,幼虫转化为相对静止的蛹期,由幼虫变为虫蛹的这个过程称为蛹化。
3、羽化是指黄粉虫虫蛹变为成虫的过程。25-30℃的温度及65%-75%的湿度为羽化的适宜条件。
4、龄期黄粉虫两次蜕皮之间的间隔时长称之为一个龄期。
常识
黄粉虫属于外骨骼动物。
所谓“外骨骼”是指其表皮坚韧如骨,又处在身体外部,故称外骨骼。
外骨骼的实质是一层几丁质化的表皮组织,其伸展性很小,当虫体营养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蜕去旧皮以形成面积更大的新表皮,使虫体得到进一步增大的空间。
第一节建场与引种
别名面包虫,属鞘翅目、拟步甲科的昆虫,属于全变态。
成虫体长约18mm,体色深褐色有光泽;卵椭圆形,乳白色,卵壳较脆软而易破裂,外被有粘液而被杂物覆盖起保护作用;幼虫体长约30mm,黄褐色,体壁较硬,有光泽;蛹乳白色或黄褐色,有光泽。
(二)生活习性
1、成虫
食性杂。
成虫后翅退化,不能飞行,但爬行速度快。
喜暗怕光,夜间活动较多。
有自相伤残的均为60d。
雌虫产卵高峰期为羽化后10~30d,产卵量50~680粒/头,平均260粒/头。
2、卵
孵化期因温度和湿度不同而显著不同。
当温度为25~30℃时,卵期5~8d;
当温度为19~22℃时,卵期12~20d;
当温度低于15℃时,卵很少孵化。
3、幼虫
生长期为90~480d,平均生长期为120d,10~15龄羽化为成虫。
食性与成虫一样。
喜暗,喜群居。
幼虫20h后渐为黄褐色,体壁变硬。当幼虫长到3~8龄时可停食,耐饥可达6个月。
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第一章黄粉虫养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