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况
一、工作面概况:
工作面位于+840m水平采区中部,工作面于2005年10月23日开始回采,到2007年10月25日回采结束,至设计停采线位置累计推进2175米,设计停采线位置距回风大巷170米。2007年11月2日开始进行工作面回撤工作,回撤过程中因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顺槽一氧化碳超限,2008年1月对工作面进行封闭,期间回撤了运输顺槽设备及工作面前后部送机和1-97#液压支架,工作面有39副液压支架没有撤出。现决定对工作面未撤出的39副液压支架和后部输送机机尾进行回撤,为了保证综放工作面剩余设备安全、快速回撤,特编制此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二、工作面设备情况:
工作面现有39副液压支架及后部输送机机尾,其中36副型号为ZF7500/18/35的基本液压支架,3副型号为ZFG7500/22/35的过渡支架。
第二章设备回撤方案
一、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采用原来在工作面扩掘的液压支架回撤通道,由下到上的顺序回撤液压支架的方法进行回撤,支架撤出后回撤通道码设木垛支护顶板,液压支架回撤后全部升井。
二、工作面回撤绞车安装及装车硐室确定:
1、回风顺槽停采线以外15米上岩帮的地方安装一台JHS-8型小绞车。
①绞车安装时滚筒方向必须对着工作面。安装时必须用单体柱采取2戗4压的方式固定,将柱头用14#铁丝与顶板钢筋托梁绑扎牢固。
②支架必须利用单体支柱配合绞车来装,严禁用该绞车直接吊起支架装车。
,在工作面上隅角安装一台JM-28绞车,用来辅助支架转向或拉移、回收支架等设备装车时用(绞车安装时滚筒方向正对切眼方向),基础采用混凝土整体浇注。
-8小绞车用来解体运输到组装硐室的支架。支架解体时利用以前安装在组装硐室上部的工字钢梁并配合两台绞车来解体。
、电缆等由动力部负责,机电一队负责具体安装调试工作。
5、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绞车硐室位置的确定,由生产服务队负责安装硐室及绞车基础的施工,由掘进运输队负责安装。
6、将回风联络巷内原支架组装硐室作为支架解体硐室。支架从工作面撤出后运至回风联络巷支架解体硐室进行解体外运。回撤支架之前,动力运行部必须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到支架解体硐室现场查看硐室高度、架设的起吊梁、起吊环等起吊设施的完好情况,发现问题,由动力部负责制定方案,由调度室安排有关单位重新架设起吊梁和打设起吊环。
7、当工作面回撤的还剩余136#和掩护架时,先撤出两台绞车,将JM-28绞车移至距工作面40米处,用来回撤136#和掩护架,绞车固定采用“四压两戗”的固定方式。
三、设备运输路线:
工作面回风顺槽→面回风联络巷→9°辅运上山→+840m辅运大巷→+840m辅运石门→副立井→地面。
四、回撤时所用乳化泵站及临时供电
1、在回风顺槽距离工作面30米处安装一台DRB200/(工作面支架回撤使用)。
2、在支架解体硐室安装一台DRB200/(支架解体使用)。
3、工作面回撤期间使用的绞车及乳化泵的临时供电电源均来自无极绳绞车硐室由机电一队负责敷设。
第三章设备回撤前的准备
一、组织准备:
为确保工作面设备回撤有序、安全、快速,决定成立工作面回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作面支架回撤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所有设备的回撤、解体、装车、绑扎、运输、卸车、地面存放以及组织协调工作。
组长:李晖
副组长:李俊刘毕张鹏乾刘用周澎丁映杰
成员:毛永峰李慧刘志文李永泉关小智霍天佑
王刚薛再君王福奇冯喜明陈建华刘小强
海宝平田野史春德李平稳张振斌张振福
为明确责任,实现工作面有序、安全、快速回撤,将参加回撤人员分为6个专业组,各组要密切配合,实现快速、安全作业。
1、设备回撤组
组长:丁映杰
副组长:王福奇
组员: 刘志文史春德王治
职责:①负责工作面设备的回撤工作,并将回撤设备运至回风联络巷,交设备解体与装车组解体或交运输组运出。
②负责设备回撤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人员安排、回撤通道内的顶板管理、回撤面两道运输管理、回撤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2、设备解体与装车组:
组长:张鹏乾
副组长:张根虎
组员:李慧王刚焦汉雄
职责:①负责工作面设备在支架解体硐室的解体、装车与绑扎工作。
②负责设备解体、装车、绑扎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审查、贯彻落实工作。
3、设备运输组
组长:刘毕
副组长:海宝平冯喜明
组员:毛永峰牛得草杨彦虎
职责:①负责工作面所有设备的井下、升井及地面运输工作。
②负责运输路线的巷道、轨道、绞车、钢丝绳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检查工作。
③负
回撤方案及安全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