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压裂技术
清水压裂技术的发展历程
两个砂岩地层的应用效果对比
清水压裂对致密气藏伤害评价
清水压裂增产机理及适应性
压裂液返排监测技术
70年代中期,在俄克拉荷马西北的密西西比裂缝性石灰岩地层进行了有规模的清水压裂;用大量的清水,每分钟排量为8 —12方,%,由于砂量及砂比都较低,难以长期支撑形成的裂缝。
1986 至1987年在吉丁斯油田(澳斯汀白垩石灰岩地层)进行了清水压裂, ,地层厚度为50至 500英尺。压裂后,。压裂规模平均2400方清水,排量平均7方,%的盐酸500方。
清水压裂技术新进展
1988年联合太平洋能源(UPR)公司在其第一口水平井中也进行了清水压裂,在作业中使用了蜡珠作为分流剂。
95年以后,广泛应用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提出了冻胶与滑溜水联合的混合清水压裂技术。
1995年UPR公司-东得克萨斯盆地棉花谷致密、低渗砂岩地层
施工概况:泰勒段砂岩,对150口井进行了250次的清水压裂
储层情况:
无论纵向上和横向上都非常不均质,纵向上砂-页岩交替,砂层总厚为1000到1500英尺
清水压裂技术应用实例1
压裂工艺:
采用大量清水与少量的化学剂(降阻剂、活性剂、防膨剂等)
20/40目的 Ottawa砂子,总砂用量在2273公斤到136吨之间
%,少数作业中使用砂比达到15%的尾随支撑剂
,用水量约为64方到3180方,前置液占40%到50%
棉花谷泰勒砂层A气田大型清水压裂与常规压裂的比较
新工艺-清水压裂与冻胶压裂效果比较
泰勒砂层B气藏清水压裂与常规压裂产量对比
新工艺-清水压裂与冻胶压裂效果比较
泰勒砂层C气田清水压裂与常规压裂产量的比较
造缝后导流能力不足!
所以要根据地层物性设计合理的导流能力、选择施工工艺
新工艺-清水压裂与冻胶压裂效果比较
90 年代中期安纳达柯石油公司-东得克萨斯棉花谷上侏罗纪博西尔砂层
储层情况:
博西尔砂层位于棉花谷砂岩之下,是黑灰色页岩间夹有细砂、粉细泥质砂岩的大厚层
粘土的主要成分是绿泥石与伊利石
平均孔隙度与渗透率分别为6~10% ~
低渗储层的含水饱和度为50%,高渗透率储层为5%
清水压裂技术应用实例2-混合清水压裂
工艺技术-混合清水压裂法:
在工艺实践中发现,对某些储层清水压裂导流能力得不到保证,采用了混合清水压裂工艺:用清水造一定的缝长及缝宽后, — 公斤/方的胍胶压裂液,带有20/40、40/70目砂子,从而产生较高导流能力的水力裂缝。
EXT-4气井清水压裂加少量砂子压后采气曲线
EXT-9气井清水压裂加大量砂子压后采气曲线
EXT-15气井混合清水压裂压后采气曲线
滑溜水压裂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