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统一
统一前的背景
1、统一运动的兴起与统一理论
(1)民族同盟的出现
(2)德国人的“国家至上”观念
费希特;黑格尔;
(3)容克地主阶级的“唯有服从”准则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经济统一趋势
德国工业的现代化: 莱茵兰地区克虏伯工厂
经济统一趋势:铁路系统与关税同盟
18 世纪开始成形的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拿破仑战争的催化作用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向民族主义的方向发展的苗头。著名哲学家费希特Fichte,1762~1814 年)于 1807 年至 1808 年发表了著名的、同时也是声名狼藉的《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说集》,预示德意志民族的前途灿烂辉煌。他确信德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因而肩负特殊的历史使命,德国一旦实现统一,将成为人道和博爱的榜样。但是我们知道,自查理大帝之后,德国从一个强大的大帝国一步步走入低谷,遭受了无数的苦难和打击,在拿破仑战争时可谓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恐怕只有“三十年战争”造成的苦难才超过这个时期。
德意志民族的状况可悲,导致德国人的国际地位低下,长期被人看不起。在发达国家人民的眼中,德国令人想到的是落后、闭塞、分裂,德国人似乎都是不开化的,似乎还处于蛮荒状态。于是费希特在谈论德国人的民族性时,极力提升德国人的历史地位,从理德国论上证明德国人是优秀的,而且不但是优秀的,还是优于其他民族的,因而历史使文化命才历史地落到德国人肩上。费希特证明的途径是文化,特别是借语言来说明德史意志人的高贵。
费希特说,德国人同其他日耳曼民族不同,除了血统更为纯正之外,语言也更为纯正。他首先证明,德国人是一个“元民族”(Urvolk),即“最古老的民族”,然后德国人的高贵地位就不言而喻了。因为“元”不仅意味着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同造物主、同世界的本源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意味着“纯正”,意味着血统的优秀,因而“元”的概念包含鲜明的价值判断于其中。费希特说,德意志民族之所以是“元民族”,可以从语言上看出,因为德语是一门“元语言”(Ursprache),德语同它产第七生的环境还保持着紧密的血肉联系。这就是说,德语同德语的“根”、即德国文化的根”(Ursprung)还保持着明显的联系,因而具有较高的价值。
3、普鲁士的强大军事力量
参谋部撞针枪战争学院
4、普鲁士强大的容克阶级力量支持
5、自由派议会与国王的“宪法冲突”
威廉一世; 俾斯麦与“铁血政策”
铁血政策
1862年10月,俾斯麦上台伊始,就宣称:“当今的大事不是靠决议和多数票来解决—那是人们在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当今的大事靠的是铁和血。”这就是著名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
德国统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