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民俗文化展示
凯里市板溪九年制学校:龙安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情介绍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7月23日,州府所在地凯里市。,辖1市15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循环经济工业区,,有苗、侗、汉等33个民族,%,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比例较高的自治州。黔东南州自然、旅游、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黔东南是天然大氧吧。有保存完整的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一,%。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14-19摄氏度之间。全州空气质量整体处于优良水平,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1200-2000个,雷公山监测点监测数据为每立方厘米5600个,是贵州省七个监测点中最高的一个。黔东南是民族大观园。用服饰记载历史,用歌舞传承文化,积淀了千百年的历史,有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个,有39项51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排列全国地州市级第一位,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旅游组织赞誉为"文
大餐,山水盛宴"。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苗族有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苗年节等,侗族有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侗年节等,以及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等等。各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反排木鼓舞刚劲有力、豪放潇洒,被称为"东方迪斯科";侗族"多耶舞"纯朴活泼、多姿多彩。以侗族大歌、苗族飞歌、锦鸡舞、反排木鼓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享誉世界。其中,侗族大歌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黔东南是文化大公园。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至今仍保留"春秋战国发型、宋时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名胜古迹众多,有台江八郎古生物化石群、镇远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锦屏隆里汉文化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多彩,有苗族风雨桥和银饰、侗族鼓楼、民族手工刺绣等。红色文化灿烂,中央红军长征从黔东南进入贵州,足迹遍及全州四分之三的县,在这里召开了中会议,红七军曾在我州黎平、从江、榕江等县战斗过。黔东南是资源大宝库。矿产资源方面,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储量名列贵州省前三位,重晶石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水能资源方面,储藏量332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244万千瓦,
是贵州省"西电东送"项目的重点源区之一。中药材资源方面,现查明的有 2831种,总储量达1080万吨,占全省中药总量的60%,现有太子参、何首乌、头花蓼三个品种获GAP认证。旅游资源方面,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品位高、质量好且集中,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原始的自然生态,倍受中外游客青睐。黔东南是交通大枢纽。地处黔、湘、桂三省(区)结合部,素有"贵州东大门"之称,是云贵川通往湖南、两广的主要通道。境内黎平机场开通了贵阳、广州、桂林航线,贵阳龙洞堡机场距凯里140余公里,凯里黄平机场已于2013年10月2日通航。株六铁路复线和黔桂铁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贵广、长昆、沪昆快速铁路穿境而过。公路形成了以沪昆、厦蓉、兰海高速公路为主干道,以320、321、210国道和202、203等7条省道为干线,以县乡公路为基础的公路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的快速铁路、公路将改变黔东南州的地缘条件,大大缩短与珠三角、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黔东南州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贵州省东线旅游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被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为“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旅游首选地之一和十大民族文化保护圈之一。世界旅游组织曾在一年内,4次组织专家实地考察黔东南,考察结束后对黔东南的评价是:黔东南是旅游资源品位最高、质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不同类型且最多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是对境外旅客最具吸引力的地区;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舰;是为高素质的人群准备的丰盛宴席。
魅力黔东南走进苗乡侗寨
苗族由于特有的迁徙历史,在建筑选材和房屋构建行程自己特有的建筑风格。苗家人喜欢木制建筑,一般为三层构建,第一层一般为了解决斜坡地势不平的问题,所以一般为半边屋,堆放杂物或者圈养牲畜,第二层为正房,第三层为粮仓,有的人家专门在第三层设置“美人靠”供青年姑娘了望及展示美丽,以便和苗家阿哥建立初步关系。苗家整个村寨都使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被现代建筑学家们誉为最具生态的建筑方式,木制杆栏式建筑既解决了山地建筑平地少的问题,也解决了农家杂物堆放及牲畜的圈养问题。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苗族的建筑
黔东南民族文化内涵展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