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doc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部切口;伤口感染;危险因素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并发症也有所上升。笔者分析我院近年来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20例,探讨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切口感染。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间剖宫产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20例,17例在本院行剖宫产术,3例为外院剖宫产术后转来我院;20例中4例为腹部纵切口,其余16例均为腹部横切口;产妇年龄为23~35岁,;孕周36~41周,其中有3例为二次剖宫产术。
~5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39℃,有7例病人未出现发热症状;20例病人中检查有15例伤口潮红、肿胀,有压痛,部分有渗液流出,其余5例伤口未见明显红肿压痛;20例病人均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的表现,仅有5例自觉腹部伤口疼痛明显。全部病例拆除缝线后有14例全部裂开,6例部分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其中有2例伤口少许裂开,有渗液流出。发热病人经拆除缝线引流伤口脓液后体温即恢复正常。

20例病人一经诊断即行拆除缝线清创引流,有18例经换药5~7天后待无分泌物,并有鲜红色肉芽长出后在局麻下行Ⅱ期缝合术,术后7天拆线,有1例病人需行Ⅲ期缝合术。另有2例病人因裂口小,仅按传统方法每日换药,未行Ⅱ期缝合术。全部病例均以局部换药为主,未加用抗生素治疗。
2结果
Ⅱ期缝合术患者中,17例7天拆线切口全部愈合,另2例行传统换药者经20~25天切口才完全愈合。
,胎膜早破者7例,羊水Ⅱ°~Ⅲ°8例,糖尿病3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者1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G-大肠埃希菌3例,G+表皮葡萄球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其余10例未培养出致病菌。
3讨论
,潜在的致病菌或非致病菌都有可能导致上行性感染,分娩和手术操作可以降低或破坏女性生殖道的防御功能和自净作用。而剖宫产为
Ⅱ类切口,本身存在有许多感染的可能。胎膜早破,产程中多次肛查、阴查,使存在于周围环境或产妇阴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内的病原菌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创面侵入而引起感染[1]。本组进行了相关分泌物的培养,结果大多是人体正常菌群,于胃肠道和阴道,为条件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人体免疫能力低下或细菌繁殖能力增加时可引起感染。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产后、术后生殖感染和皮肤切口感染常见致病菌之一[2]。感染存在时,许多化脓菌产生毒素和酶,引起组织坏死,溶解基质和胶原纤维,妨碍伤口愈合[3]。产科临床特点就是急诊病人多,本组20例病人中有16例为临产后急诊剖宫产术,仅有4例为选择性剖宫产,可见临产后急诊剖宫产的感染率比选择性剖宫产的高。因产程延长、停滞而急诊行剖宫产术,是术后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异常产程观察中,不可避免会进行多次查肛或阴道检查,存在潜在感染[4]。孙延霞等[5]报道急症剖宫产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羊水粪染、胎膜早破也是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切口的愈合。而糖尿病孕妇本身抵抗力下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20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