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培训
北京伟伦管理咨询公司
培训内容提要
一、财务基础知识
二、公司一般重要财务规定
三、财务报表
四、常用经营指标
一、财务基础知识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单位;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
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划分会计期间
4、货币计量
在可预见的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将延续下去。
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为一定的期间。
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1、客观性要求
指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没有偏见的并且是可以证实的.(如折旧估计)
2、一贯性原则
指企业采用的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变化后的影响)
3、及时性原则
指会计核算工作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4、权责发生制原则
指会计主体以是否已经取得收款的权利为标准来确认收益,以是否形成付款的责任为标准来确认费用。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财务基础知识
5、配比原则
指营业收入和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合。
配比方式有两种:
●收入与费用在因果关系上的配比,如: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配比
●收入与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如:房租的分摊,折旧的计提。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财务基础知识
1、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
2、负债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由于过去的经济活动所形成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
3、所有者权益
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包括本钱(资本)和利钱(盈利)两部分。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财务基础知识
4、收入
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表现为一定期间现金的流入、其他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清偿。
5、费用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耗费。
●费用中能予以对象化的部分是成本;不能予以对象化的部分则是期间费用。
6、利润
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即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财务基础知识
会计等式1
是指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反映了经济资源被占用到哪些具体形态上;
负债和权益则共同反映经济资源是从什么样的渠道获得;
实际上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因此,资产必然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财务基础知识
会计等式2
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在会计期间内,企业一方面会取得收益,并因此而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费用,并因此而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因此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结帐之前),原来的会计等式就转化为下面的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益-费用)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财务基础知识
会计等式1
到会计期末,企业将收益与费用相配比,计算出本期利润(或亏损),并将利润按规定程序分配到所有者权益中后,会计等式又恢复为期初的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以企业的经营活动形成会计等式的循环。
(三)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财务基础知识
财务知识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