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生命教育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论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 生命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
学号: 2007220336
姓名: 钟黎明
学科专业: 学科教学(地理)
研究方向: 地理教育
指导老师: 叶玮
开题时间: 2009年1月3日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生命教育,英文名为Life education[1],其核心就是一个“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的概念,它是以“人”为中心,做横的延伸,纵的连贯,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帮助学生将内化的价值理念统整于人格内,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目标[2~4]。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三个层次[5]。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真正的“人”,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6]。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的[7],生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社会关怀的一种事业[8]。就终极目标来而言,现代教育应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内在潜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个性,不断提升其价值与地位,最终形成敢于尝试、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活生生的个体[9,10]。

新课程标准摈弃了传统教学中只重知识的目标,设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把目标调整到“生命全部领域”。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把“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11,12]。这条基本理念的实质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存和个体的生命。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1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册教材分别安排了“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同时编写了“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等模块供学生选修,这些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这一核心问题。

近年来,部分青少年面对学习、生活、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自身欠缺经验和抵御挫折的能力,便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14]。加上国内生命教育的较为滞后,导致部分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面对困境、挫折,轻则怨天尤人;重则采取报复、毁灭他人的极端方式。由此产生的青少年自残,杀害他人的案例也与日俱增,并日益严重[15~17]。利用高中地理的某些人文特性与德育功能,注重生命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健康生命”的意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身心,茁壮成长。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诸如耕地锐减、草场退化、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破坏、河流遭到严重污染、饮水资源日渐匮乏、农药污染、沙漠化日益严重、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危害日趋严重等。这些环境问题业已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问题凸显的同时,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关系着个体的生命健康。旱涝灾害遍布世界各地,寒潮常有侵袭,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夏季,我省倍受台风威胁。为树立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增强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生存能力,利用高中地理的学科优势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18]。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center: LEC)[19],明确标举“生命教育”的概念。后来,该中心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Lif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的一员。
(1)美国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力图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

生命教育和高中地理教学融合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