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送审稿)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十二五”环境保护成效
一、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三、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进
四、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第二章“十三五”环境保护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机遇
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十三五”环境保护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规划目标
第四章“十三五”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一、加强空间管控,促进绿色发展
二、实施三大行动,提升环境质量
三、推进专项治理,协同治污减排
四、实施全程管控,防范环境风险
五、加强保护修复,夯实绿色本底
六、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制度体系
七、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管治水平
第五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严格目标考核
三、统一监督管理
四、完善环境政策
五、推动全社会参与
六、严格评估考核
前言
“十二五”期间,青白江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并在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企业污染防治与监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努力推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青白江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环境保护法》《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成都市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青白江的实施方案》等相关要求,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青白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专项规划。
第一章“十二五”环境保护成效
“十二五”期间,青白江区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突出位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动适应新常态,环保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一)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现好转趋势。“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二氧化硫、%、%,%,%,%。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2天,%,自2014年执行新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以来,优良天数增加14天,严重污染天数减少7天,重度污染天数减少11天,中度污染天数减少4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年均值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十二五”期间,毗河出境断面(毗河二桥)与入境断面(拦河堰、梁湾村大桥)相比,每年均有8个月以上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水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得到控制。但由于受上游来水水质超标及本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仍然超标。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2011年~2015年,青白江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地下备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三)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十二五”期间,(A)~(A),各年均处于“好”的水平;~(A), dB(A),各年度均为“较好”水平;2类功能区噪声昼间、~(A)、~(A),3类功能区噪声昼间、~(A)、~(A),4类功能区噪声昼间、~(A)、~(A)。全区道路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的5年变化趋势均基本无变化。
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
按照“十一五”时期确定的省级生态区、国家级生态区“两级联创”工作目标,在2009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区基础上,“十二五”期间,青白江区继续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稳步推进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建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环保工作“一岗双责”,创新生态建设体制机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川化公司、攀成钢钒公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都市农业;深化城乡统筹,治理城乡环境,促进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环评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