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践行价值观实现中历史圆梦中华
践行价值观,实现中国梦
当鸦片战争击破“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的“天朝上国”迷梦,当西方文明剧烈冲击“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心理,当中华民族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千年未有之强敌”,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实现无疑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
170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而上下求索,矢志不移。9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勇敢担起了实现这个梦想的重任,使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梦想如此切近。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同志深情阐述“中国梦”,强调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我们民族、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再次奏响。
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不因先驱先烈一次次的受挫而自弃,坚定探索实践走自己的路。林则徐、魏源展“海国图志”,李鸿章、曾国藩推“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施“戊戌变法”,虽均以失败而告终,却留下“此路不通”的警示。正是沿着先辈的足迹,汲取前人的教训,我们党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又在历史新时期开辟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人瞩目的发展传奇。
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不因民族陷入悲惨境地而自卑,砥砺文化自信保持民族觉醒。旧时中国无战不败,无约不损,丧师辱国,赔款割地,不少国人产生沉重的民族自卑感,“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洋文化”。正是有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觉醒与自强,我们党带领人民顽强拼搏,让中国重回世界瞩目的中心,显著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创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开始被国际观察家放在文化的坐标上解读。
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不因取得骄人的发展成就而自满,始终清醒认知自己的基本国情。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却很低。尽管我们一些城市很发达,但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穷落后的西部和乡村。尽管我们有理由为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但一再告诫自己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正是有了这清醒的国情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没有变”,指出在任何情况下做任何工作都要把握这个最大国情、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为了这个梦想,我们不因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的提升而自大,恪守为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的民族责任。我们民族曾经以五千多年的文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进步。我们在历经磨难后执着于梦想与奋起,以坚强有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想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
的贡献。正是有了这种责任和使命,中,“永远不称霸”,致力于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今天,中华民族迎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梦想的新征程上,我们不自弃、自卑、自满、自大,更有清醒、冷静、执着、坚定的自信,让“中国梦”彻底照进现实,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让勤劳的人民享有更多福祉,使坚强的中华民族展现一贯和平友好的崭新气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展望梦想的未来,“所说不及所见一半”的“童话世界”、伏尔泰眼里“新的道德和物质的世界”的“完美国度”,也必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