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语言如何出彩
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文章字字香
三分资质,七分打扮
人靠衣装,马靠鞍装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何永康教授说:“凡优秀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是什么?实质上,就是“亮点”。
小窗细嚼梅花蕊,吐出文章字字香
——句式灵活彰显文采
——善用修辞增添文采
——巧嵌名句提升文采
长短句交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整散句结合
有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这里批评主观主义。首先是作者对主观主义的现象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对主观主义的实质有非常透辟的认识,所以才概括得这样准确,揭露得这样深刻。这段文字读来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则是由于句式的整散变换。这一段中间是三组整句:“或作讲演……”和“或作文……”是一组;“无……”和“有……”是一组;“华而不实”和“脆而不坚”又是一组。这一段的前后是散句,而三组整句的长短又不同,这样句式整散变换,读来便很有气势。
人生就是一场戏,而母亲的戏和我的戏都是独角戏。母亲的剧本有我,但我却放弃了演绎的机会;我的剧本中也有母亲,而我却拒绝让母亲演出。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绽入艺术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修辞。
运用修辞拟题:
比喻:《送老人一轮暖阳》(话题:孝);
夸张:《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话题:挫折);
回环:《攻克“刻弓”》赵伊婷
反问:《我是谁?》(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设问:《人把“爱”放哪儿去了?》;
对偶:《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话题:人生感悟);
小窗细嚼梅花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