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以太网论坛的技术规范
随着以太网在局域网领域的巨大成功和广泛应用,以太网技术已成为一时还难以被其它技术所完全替代的一种极具生命力的技术。随着数据业务流量占到电信骨干网络传输流量的大部分并正在快速增长,在城域范围的以太网业务和传输正在快速得到应用, 相关应用平台或技术层出不穷,如基于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以太网构建的城域以太网传输与接入业务的运营商网络,基于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多业务提供平台(MSPP)以及弹性分组环(RPR)、多业务环(MSR)构建的城域以太网传输与接入业务的运营商网络。
然而,以太网技术作为局域网的交换技术,有着其与生俱来的局限,如缺少电信级的OAM能力、端到端的QoS保障等。为了促进以太网的标准化,特别是在城域范围的以太网技术的进步和统一,并满足运营商开展业务的要求,在2001年6月成立了城域以太网论坛(MEF),其目标是定义一个电信级的城域以太网(MEN)的体系结构。
本文针对MEF的主要工作按区域分类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制定MEN的技术规范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关键技术内容进行了概要性的分析、总结。
1 MEF 制定的技术规范与4个主要区域
MEF制定的技术规范
目前的MEF技术委员会正将其技术开发工作的重点放在4个关键性的主要区域,管理、体系结构、协议/传输和业务。
其中,MEF 1~MEF 9是到2004年年底前已经批准通过并正式发布的9个技术规范,其它规范还处于草案或待批准阶段。
4 个区域的主要任务
(1)管理:被委托开发城域以太网有关操作、管理和维护(OAM)的要求、模型及定义。该区域重点是定义和确保网络管理在城域以太网平台上是有效的和能共同操作的。这包括有多个运营商解决方案且集成到传统的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标准的网络实现。该工作区域应有足够的进展以包括网元级管理系统、网络级管理系统和端到端的OAM。
(2)体系结构:被委托开发一个体系结构参考模型和一组公共语言工具。该区域定义了分层的MEN体系结构,包括多个基本的传送层、一个以太网业务层和作为以太网业务最上层的应用层。每一层又可进一步分解为适配、连接和终端元素。这一决定性的区域是由UNI框架完成,且允许用户无缝地从用户端设备(CPE)到核心骨干范围接入城域以太网。
(3)协议与传输: 被委托来定义方法、过程和协议以支持定义城域以太网业务。该区域重点是定义要求,如服务质量和保护要求。QoS工作驱动下层的QoS机制如DiffServ、MPLS 和网络流量扩展以加强和维持一个业务等级协议(SLA)。保护工作提供一组有关在MEN内的保护模式的要求,随同一个包括传送层和可变技术如网格、环或Hub的保护框架。在该区域的许多文件已通过了草案阶段。
(4)业务区域:被委托来定义城域以太网业务的模型、定义和业务的参数及属性。这里的重点是定义公共的业务术语,随同相关的属性和参数,以允许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和企业客户以一个公共的语言交流标准化的城域以太网的实现。以太网专线和以太网LAN 是业务种类中首先已通过的, 其相关属性是通过几个白皮书和参考文件定义的。
2 客户观点的以太网业务的基本部分
一个业务的客户观点只是从客户侧简单看待运营商网络。其网络配置、拓扑或管理均是客户不可见的。然而,性能检测可以用于推断运营商网络的细节。MEF是从客户观点来定义以太网业务的。
MEF对以太网业务的标准化采用分阶段的方式进行,其中第1阶段包括3个技术规范,以太网业务模型、以太网业务定义和以太网流量管理规范。
以太网业务模型(MEF 1)
作为MEF的第一个正式通过的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在2003 年11 月已发布作为定义业务的框架。该规范定义了从用户网络接口(UNI)到用户网络接口的以太网业务的属性。该框架对后续文件的格式进行了部署安排。
阶段1的范围限定如下。
(1)所考虑的业务仅仅是那些基于以太网的业务;
(2)从用户设备观点来看,运行在用户设备和城域以太网之间的UNI的协议是标准以太网协议(PHY和MAC);
(3)所考虑的业务限制为两个或更多UNI 之间的业务;
(4)假定业务提供商和用户设备建立和访问业务的配置是受管理的完成。
一个UNI 可能有许多特性,他们对(从)客户边缘(CE)看业务是重要的。业务描述的一个关键的方面是允许具有不同特性的UNI的混用。MEF UNI属性定义于本规范的表5之中。
以太网业务的一个基本方面是以太网虚连接(EVC)。一个EVC是两个或多个UNI的关系的一个实例。这些UNI 被说成是“在该EVC中”的。经由业务复用属性,一个给定的UNI 可以支持多个EVC。有两种类型的EV
mef城域以太网技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