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与联系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缓冷是退火的主要特点,一般是将工件随炉缓冷到小于550℃时出炉空冷。对于要求内应力较小的工件应随炉冷却到小于350℃出炉空冷。目的是降低材料硬度,以利切削加工;消除各类应力,防止零件变形;细化粗大晶粒,改善内部组织,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为进一步淬火或最终热处理做好准备。
、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光亮退火等。
1.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一般简称为退火,这种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成分的各种碳钢和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一般常作为一些不重工件的最终热处理,或作为某些工件的预先热处理。将工件完全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退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1)目的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组织与性能完全退火后可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一般为铁素体加珠光体。用途主要用于中碳非合金钢和中碳合金钢铸、焊、锻、轧制件等。也可用于高速钢、高合金钢淬火、返修前的退火
2. 球化退火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的碳钢及合金工具钢(如制造刃具,量具,模具所用的钢种)。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作好准备。为使工件中的碳化物球状化而进行的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为Ac1+(20~30)℃,保温一定时间,再冷至Ar1以下
20℃左右等温一定时间,然后出炉空冷。目的降低硬度,改善组织,提高塑性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等。组织与性能球化退火时,网状渗碳体在加热保温过程中将部分溶解而断开,成为许多细小点状渗碳体弥散分布在奥氏体基体上。再随后缓冷过程中,以细小渗碳体质点为核心,形成颗粒状渗碳体,均匀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球状(或粒状)珠光体组织。用途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的锻、轧件以及结构钢的冷挤压件等。球化退火前有网状渗碳体的工件,应先经正火消除后,再进行球化退火。
3.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又称低温退火(或高温回火),这种退火主要用来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热轧件,冷拉件等的残余应力。去除工件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造成的内应力及铸件内存在的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这些应力会引起钢件在一定时间以后,或在随后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或裂纹。加热温为Ac1-(50~150)℃。主要消除中碳非合金钢和中碳合金钢由于冷、热加工形成的残余应力。
4.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以减少工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程度为主要目的,将其加热到高温并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化学成分和组织均匀化为目的的退火。加热温度为Ac3+(150~200)℃,这种工艺主要用于质量要求高的合金钢铸锭、铸件或锻件。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1、目的消除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准备,细化组织,改善力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2、工艺工件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进行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至Aγ1附近即转入炉中缓慢冷却的正火称为二段正火;采用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的区别与联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