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曾祖母
罗庄区册山街道中心小学六年级三班刘梦妍指导老师: 姜晓坤
曾祖母真的老了,两鬓斑白,佝偻着背,吃饭时手和筷子一起抖动着。但她还是和原来一样,喜欢看着我们吃饭。每次回到老家,我和妈妈总要去看看她。到了饭点,她就拄着一根拐杖,颤颤巍巍地挪着步子坐到专属于她的椅子上,用眼神示意我们快吃。我们若不动筷子,她便着急了,一遍又一遍地催着,再不吃,她定会朝你发脾气。我们米饭吃多了,她又不高兴了,说光吃饭像什么话,要吃菜。于是我们又同时去夹菜,她看着,笑眯眯地说:“吃菜好,吃菜好!”若是我们碗里剩下什么,她便会认定你没有饱。等到我们吃完了,她就点点头,一副满足的样子。
外婆也总是这样,每次到我们家来,总是争着抢着要自己下厨。菜做好了,就招呼我们快点去吃。我们每夹一道菜,她都会在一旁补充说明。比如“今年的青菜长得特别好,这是自己田里的,没农药”“这个玉米刚从秆上掰下来的,嫰得不得了,马上就没有这么好的玉米了”……边说着,边用热切的眼光看着我们,督促我们都吃掉。
有时我有些吃撑了,就会在妈妈面前抱怨,妈妈就会对我说,曾祖母和外婆她们都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食不果腹的日子过怕了,粮食不多的日子,家里有些吃的东西也都省给孩子吃,养成了看着孩子吃饭的习惯。她们看着你们吃得饱饱的,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
外婆其实也老了,已经六十多了,和妈妈聊天的时候,就会唠叨这地里要料理的事太多,除草、施肥、治虫、挖墒,没个歇时。妈妈劝她累就不要再种地了,可她却话锋一转:“在地里可接‘地气’呢,我一到田里,腰也不疼,腿也不酸,在你这儿,浑身难受。再说,我妈也不肯啊。
”劝不动外婆的妈妈,只好一脸的无可奈何。
我看出来了,我们都看出来了,她是舍不得那一块地,曾祖母也舍不得那一块地。一直以来,我不明白土地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魔力。其实,有魔力的不是土地,而是土地那纯朴黝黑的身躯上承载的曾祖母和外婆的希望。
农村里,有许许多多和曾祖母、外婆一样的老人们,他们真像你以为的,不知道市场上有大米、面条和馒头出售吗?他们真的是痴了,傻了,才每天到田地里去侍弄庄稼,着迷地看着它们吗?他们只是想到在过去的贫穷的日子里,土地和粮食曾经给予他们多么大的扶持。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粮食是他们的心头肉。他们只有看到土地,看到上面长出粮食,才会心安。他们把自己的爱,寄托在粮食上,看着土地上长出的豆子榨出的油炒出香喷喷的菜,看着土地上长出来的稻米煮成香喷喷的饭,再看着我们香香甜甜地吃下去,就满足了!这些一辈子在土地上忙碌的老人们,听着我们打着响亮的饱嗝,脸上的沟壑里荡漾着的满是幸福。
我不想说什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吃光所有的食物,真的不需要什么理由。为了他们,不要再浪费一粒粮食了。那一锅饭,一盘菜,一碗汤,都是他们对我们的浓浓的爱。
节约让我懂得了人生真谛
罗庄区册山街道中心小学六年级三班晏新羽指导老师: 姜晓坤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几多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与乐趣。
记得有一次,吃饭时,我由于饭菜不好吃,所以就没吃多少。爸爸只见我碗里一粒粒的饭,语重心长地说:粮食来之不易,可要好好珍惜啊!农民伯伯种出这些粮食是很辛苦的。接着,爸爸给我讲了农民伯伯是怎么种出稻子的,并且说要带我去田地里转转,感受农民伯伯的
节约粮食征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