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doc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

摘要:【目的】采用病证结合和现代流行病学的方法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方法】通过文献整理和专家调查建立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调查表;观察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人146例,其中脾胃湿热证81例,非脾胃湿热证65例,经过问卷调查和判别分析法统计后,根据判别函数和频数分析,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和简化标准。【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初步诊断标准为:以舌苔黄腻、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大便溏、纳呆为主要症状;口苦而粘、胸闷、口渴少饮、肢体困重、恶心为次要症状;只要具备舌苔黄腻,再同时具备其余两个主症,或具备其余1个主症和2个次症,或具备3个以上次症,即可诊断。简化诊断标准为:同时具备舌苔黄腻和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即可诊断。【结论】初步建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可行性。

关键词:胃炎/中医病机;脾胃湿热/诊断;辨证规范化

“证”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之一[1],而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是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关于脾胃湿热证(spleenstomachdampheatsyndrome,SDS)的诊断大多是某地区、某单位、某些专家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制定而成,没有经过严格的流行病学分析,也没有考虑到病对证诊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试采用病证结合、利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在本医院进行小规模的调查和分析,初步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CSG)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和简化标准,为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共146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部和住院部,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井冈山会议标准[2],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排除心、肝、脾、肺、肾系等疾患。其中脾胃湿热证81例,非脾胃湿热证65例(肝胃不和型38例、脾胃虚弱型20例、胃阴不足型5例、胃络瘀血型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脾胃湿热证与非脾胃湿热证一般情况的比较(略)

Table1GeneraldataintheCSGcasesptomsandsignsinSDSandnon-SDScases

表2显示,在脾胃湿热证组中,舌苔黄腻、胃脘痞满或胀或痛、大便溏、纳呆出现频率依次为100%、926%、864%、63%,出现频率高,占主要地位;而口苦而粘、口渴少饮、胸闷、肢体困重、恶心的频率为432%、309%、309%、296%、296%,占次要地位。以上9个症状和体征与非脾胃湿热证中出现的频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些症状和体征均有助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诊断标准,用文字表述如下:

主症:①舌苔黄腻;②胃脘痞满或胀或痛;③大便溏;④纳呆。

次症:①口苦而粘;②胸闷;③口渴少饮;④肢体困重;⑤恶心。

诊断:(1)具备主症①,同时具备其余主症两个;

(2)具备主症①,同时具备其余主症1个,再加上两个次症

建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的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18-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