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兴盛养牛场
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一二年八月
目录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可行性。 1
二、市场预测、分析及对应措施 4
三、建设规模、设计原则和结构方案 5
四、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9
五、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 10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
七、实施地点和现在进展情况。 12
八、要达到的目的和技术指标。 12
九、效益分析 13
十、结论: 14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可行性
靖远县三滩乡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光照充足,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200mm,,℃,日照时间2624小时,无霜期180天左右,作物生长期200天左右,风向多为西北风,海拔高程在1436—1740米之间,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沟壑区,地势平坦,土壤疏松,适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洋芋等多种粮食作物。三滩乡位于甘肃靖远县城北面,黄河西岸,东与东湾镇相望,南接糜滩乡,西与刘川乡相连,北与平川区相连。面积258万平方公里,现辖7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国道109线、刘白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耕地27180 亩,每年种植玉米近5000亩,全乡年产玉米秸秆20000吨。这就为发展肉牛养殖提供了良好的饲草条件,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和丰富的原料,发展养牛业条件天独厚。有较好的畜牧业发展自然环境。
本项目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出发点,采用标准化畜牧业生产方式,生产提供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肉质产品,致力于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产品,建设“绿色菜篮子”工程,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为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养新农民,建立全新的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与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使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决定了必须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用工业化的思路谋划我国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进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充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产出,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产品污染等诸多环境问题,决定了我国农业尤其是畜牧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重视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重点抓好以草食家畜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在草食家畜中重视发展肉牛养殖业。由于受自然条件、土地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农民增收日渐放缓;粗放型的肉牛养殖已不适应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要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做大做强靖远县三滩乡肉牛业,只有走专业化、规模化精养型发展之路。
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集中精力发展畜牧业,带动附近农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推广应用关键技术,发展设施畜牧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延长产业链,肉牛养殖是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项目投产后,年出栏300肉牛,年可达到60万以上。
靖远县三滩乡肉牛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肉牛松散分户养殖饲养管理粗放,肉牛养殖还没形成规模,肉牛产肉率较低。做大做强靖远县三滩乡肉牛业,推动肉牛养殖步入产业化发展,必须引导和培育龙头企业参与肉牛产业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通过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园区,积极推广品种改良、秸秆青贮、科学饲养和疫病防治等先进技术,提高肉牛的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水平,示范带动当地农户发展高效肉牛养殖业,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效益。
,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与之带来的是畜禽粪尿对环境的污染,进而威胁着畜禽饲养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发展肉牛养殖示范园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有利于集中建设污染处理设施,有效解决人畜共处、环境污染的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采用生态综合处理和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推广畜牧业的清洁生产,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对公共卫生具有重大影响的15种A类传染病和90种B类传染病,相当一部分是人畜共患病。畜禽疫病的防范和控制,涉及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导致疫病的暴发和蔓延。甘肃省乃至全国近几年的疫情发生情况都表明,动物疫病发生与畜牧业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动物疫病大多发生在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园区、养殖场发病几率较低。其重要原因就是小规模养殖户往往采用人畜混杂
靖远兴盛养牛场可研究性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