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内容和方法
三、调查结果
四、结果分析
五、展望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一、研究的背景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高校植物配置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的种类、数量、方式对高校校园环境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花津校区作为安徽师范大学的新校区,其校园绿化带内的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
二、研究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花津校区的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特征等特点的研究,并与延边大学等高校园区的植被特点进行比较,以初步了解花津校区植被绿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内容和方法
根据不同植物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采取随机加局部控制的原则,选取相对典型、匀质的样方进行调查。由于新校区较大,故本次采用分区调查,分别是东南方向(美术学院旁)、南操场、校医院、情人坡、东北门、宿舍楼秋实园6大区。每区分别选取1个大样方(50m×50m),重点调查乔木层植被分布情况,3个中等样方(10m×10m),重点调查灌木层的植被分布情况,在5个小样方(5m×5m),重点调查草本层的被分布情况。在这大大小小54个样方中记录种子植物的种类、株数、高度、胸径、冠幅并计算其频度、盖度和重要值。最后,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三、实验结果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三、实验结果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三、实验结果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乔木中,重要值大于20的树种有4种,如香樟和紫叶李等,%;重要值在10-20之间的树种有6种,如银杏和广玉兰等,%;重要值在10以下的树种有7种,如杜英和石楠等,%。
三、实验结果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灌木中,重要值大于20的灌木有4种,如红花檵木、大叶黄杨等,%;重要值在10-20之间的灌木有5种,如迎春花、毛竹等,%;重要值在10以下的灌木有7种,如石楠、山茶等,%。
三、实验结果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草本中,频度较大的草本为假俭草、大蓟和婆婆纳,其频度分别为44%、40%和36%。盖度较大的草本为假俭草、醡浆草、结缕草、野豌豆苗,%、%、%、%。多度为Soc(极多)的草本只有假俭草。由以上数据得出:花津校区草本优势种为假俭草。
通过对花津校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初步调查研究,发现新校区植物绿化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校园植物物种组成简单,多样性缺乏
2、校园植物配置的观赏性不强,观赏季节短而集中
3、校园植物配置中垂直绿化植物缺乏
4、其他问题
四、结果分析
安师大花津校区植物群落结构初步调查
生物论文答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