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人生路中转站其一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曾几何时,如日中天,天之骄子。记忆中,父辈人的大学生就是铁饭碗的代表,是知识、荣誉、富足的象征,好比“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人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方唱罢,我方登台。随着国家的富足,基础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无限制扩招,如今的大学生早已不再吃香,甚至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大量生源涌向社会,大学生就业本已严峻不堪。天有不测风云,随着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揭开序幕,这股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即便是今天,经济依旧走在复苏的道路上,这更是让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共同瞩目的焦点。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每一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众多。如此就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岗位需求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局。
其次,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造成大学生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再者,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同样就造成了人才的高密度化,淹没了众多精英。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西部,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但要想改变还需要很多年。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造成就业时的选择就是“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但是自身的综合素质又达不到那个要求,难以达到个人与用人单位的互相满意。加之在面试时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有学生选择高学历不符合就业经验,有了就业经验,在升职时又被文凭卡住,恶性循环。
高校盲目扩招,在其办学方法,观念,以及市场意识严重滞后,加之扩招后的培养素质下降,直接导致大学生无人敢用。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改变大学生自己,自己努力做出调整,改变。
首先,改变观念,树立新时代的就业观和大学生价值观,抛弃过去的“精英”情节,放下身段,从基础做起,切莫眼高手低,觉得大材小用,殊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都是一步一步走来的。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用人单位需求的永远都是有能力,有干劲的精英。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
就业形势——形势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