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牧养的挑战》
我们对中国教会许多传道人的第一印象是他们忙着到处讲道。譬如,一会儿东北,一会儿海南;回家才几天又到陕西去了。他们的服事型形态使他们无暇顾及牧养。
牧养——中国教会的大挑战
没有深度的牧养,很难产生有深度的门徒。教会人数虽然众多,但牧养跟不上的话,这个教会的体质是弱的,教会往往成为一个避难所、心灵疗养院,不能产生一流的传道人、宣教士或神学家。牧养成为中国教会的挑战,其原因有下列几点:
1、传道人以讲道代替牧养
由于信主的人多、聚会点多、聚会次数多,能讲道的人少,因此传道人到全国各处讲道。
2、传道人遁走四方
过去家庭教会在地方常被取缔,由于身份特殊,传道人一在家,就成为约谈“关心”的对象,所以常常不在家,因此就很难进入牧养。
3、传道人忙于圣礼
除了讲道之外,传道人的牧养就以主持洗礼、圣餐为主。另外,还有婚丧喜庆等礼仪,传道就忙不过来。
4、传道人很少受过牧养的训练
传道人绝少受过教牧辅导及心理咨询训练。如果传道人和信徒都能受到辅导咨询的基本装备更好。我曾看到信徒甚至传道人去探访,但不懂得倾听的重要。从头到尾都是他在讲话,甚至被探访者没有机会回应。如果他没有心理咨询的基本装备,受访者有可能受到二度伤害。
5、传道人以领导代替牧养
由于站讲台次数多了,年日久了,讲道人的口气常常变得绝对权威。他讲话常常是带着命令的口吻,常常是单向的宣告,甚至以先知的责备、挑战为己任。你很难看到他们成为“倾听者”。如果不成为“倾听者”,又怎能成为称职的辅导者?
中国教会的传道人,在牧养上就得先通过这一关:做一个倾听者。这意味着他要少开口,要让对方多开口;让自己少做结论,而让对方能做正确的结论。什么时候你的长辈让你把话说完、说明白呢?他们岂不是你才开口就打断你的话吗?你还没讲完,他就已经下了结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年轻一辈的传道人,可要忍耐,要从自己开始,学习成为倾听者,成为一个真正懂牧养、辅导的人。
6、传道人代替信徒牧养
传道人以探访信徒作为他牧养教会的重要职责,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理想上应该是传道人培养一些信徒起来做探访的工作,不能让信徒误认为探访、牧养是传道人专属的责任。
7、牧养的人缺乏圣经与神学的装备
如果去牧养的人没有良好的圣经与神学基础,他们的服事甚至会造成反效果,他们所讲的甚至带来混乱。
8、把聚会当做牧养
一般教会的探访队到了受访者的家,没做别的,他们只不过是举办另一次的聚会而已——唱诗、祷告、讲道、祝福、散会。我们不能说这个不好,我们是说牧养的方式很多,增加一次聚会的果效对受访者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
牧养工作的内容
迎接中国教会牧养的挑战,我们得先了解牧养工作的内容。
牧养是每个基督徒的责任。耶稣曾经以很严重的口吻警告门徒: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马太福音25:41-43)
关心人吃、喝、穿、住等基本的需要成为基督徒的天职;探望病人与囚徒也是经常要尽的责任。牧养的第一课不需要什么高等知识,只需要爱心的行动。
耶稣复活之后,在湖边向门徒呼喊:“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等到他们上
《中国教会牧养的挑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