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
(初二上册)
第二课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主要指
具体表现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公共场所
交通工具
其他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危害
保障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
妨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具体表现
枪支弹药
管制刀具
标志、防围
保障公共安全的两方面
复习
说一说
某市中学生卢某等三人,以路灯为目标比赛谁投掷石块最准,毁坏了几盏路灯,结果受到公安机关的罚款处理。
卢某等人的行为破坏了什么秩序?
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1、社会管理秩序需要法律来维护
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
维护社会管理秩序应包括哪些方面?
所谓社会管理秩序,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
我国法律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是同时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行为的。
想一想:如果管理者不受法律约束,将导致什么结果?
1997年11月15日,一辆由河北方向开来驶往山西运煤的空卡车,行至309国道山西长治市黎城、潞城段,被黎城县交通警察大队工勤人员刘某拦住,刘某既没有检查车辆情况,也没有说明罚款理由,就递给司机罚款单进行罚款。司机刚要问个明白,刘某马上把罚款金额增加一倍,态度极为蛮横。刘某作为执法人员,本应依法行政,可他的行为却违反了行政处罚法,也损害了执法人员的形象,结果被清理出公安队伍,受到应有的行政处罚。
法律同时规范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行为:
(对象)
(要求)
管理者
政府机关
及其工作人员
被管理者
国家机关实施管
理活动的相对人,
即被管理的对象
依法行政
依法做事,
依法律已,
依法服从管理
阅读课本P28第一段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本案例中,谁是管理者,谁是被管理者?
交警是管理者,司机是被管理者。
2、两者谁的行为是违法的?
交警不该乱罚款
3、此案中违法者应受到何种处罚?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42条:公安机关对公民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错误的,应当向受处罚人承认错误,退回罚款及没收的财物;对受处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
如果管理者的行为不受法律约束,将导致什么结果?
想一想:
?
导致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 破坏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
严重影响社会的秩序,
危害人民的利益,
甚至会造成腐败。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
根据专家测算,自1999年代以来,每年因官员腐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GDP(国民生产总值)%%(我国年财政收入也就1万亿元左右,这些贪官们的总和某种程度上真可谓“富可敌国”),但是这些损失挽救回来的却非常有限。
由此,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加强对管理者的监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法律地如何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做出规定的,并给予怎样的处罚的呢?
第二课三节 上册第二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