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各位评委晚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四第二单元,为本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以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切入点,介绍了合成氨工艺的生产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并由氨作为氮肥的缺点引入固态铵盐的性质探究。最后回归到氮肥的使用,让学生体会科学使用氮肥的意义。
本节课安排巧妙,在学习了典型非金属元素,氯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后再来学习氮肥的生产和使用,学生能通过对比对照的方法加深对本课时内容的了解,同时也将为后续内容硝酸性质的学习作铺垫。因此,它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敏捷,活跃,并已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但是对于“喷泉”实验可能还停留在观察阶段,无法认清实验的本质。此外,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氨气,然而对于氨水相对比较陌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掌握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做为教学重点,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以及知道氨水的成分作为本课时的难点。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合成氨工艺的反应原理;
2,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氨、铵盐性质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形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的认知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氮肥对社会生产的作用,体会化学与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通过了解合成氨工艺的发展,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以绕口令“化肥会挥发”作为开场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他们了解氮肥对社会生产的作用。接着我将向他们介绍大自然中固氮的三种方式,并组织学生讨论三种固氮方式的优缺点,从而在强调人工固氮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2. 实验探究,获得新知
接着,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工业上合成氨的视频引领,学生回顾合成氨工艺的发展,掌握反应原理,明确反应条件。“那么氨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呢?”
接下来,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瓶氨气,通过观察颜色并闻其气味,引导学生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然后我会提问:“大家想不想喷泉呢?”同时演示“喷泉”实验。学生在欣喜的同时必定充满好奇,据此我将提出疑问:“氨气为什么能形成美丽的喷泉
苏教版化学必修1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经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