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铁路西安安康增建第二线XKS-1标
秦岭翠华山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电气化局西康二线项目五分部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二、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三、进洞及洞口明挖段开挖、支护
1、边仰坡开挖防护
2、进洞施工
四、隧道爆破掘进
1、Ⅲ类围岩开挖作业
2、Ⅳ类围岩开挖作业
3、Ⅴ类围岩开挖作业
五、钻爆施工
1、钻爆设计
2、钻爆作业
3、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流程
4、超欠挖控制
5、爆破安全距离计算
六、装碴运输
七、初砌施工方法
2、初期支护
八、通风、供水和供电技术措施
1、施工通风
2、施工供水
3、施工供电
九、洞内地质超前预测预报
十、隧道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火工品的安全管理
2、钻孔安全保证措施
3、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装碴与运输安全保证措施
5、隧道支护安全保证措施
6、洞内通风与防尘安全保证措施
7、洞内防火与防水安全保证措施
8、洞内电气设备安全保证措施
9、特殊和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安全措施
⑴、软弱破碎带施工安全措施
(2)、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施工
(3)、突水、突泥地段施工
(4)、岩爆地段施工
十一、大断面软岩隧道控制变形技术及防坍塌措施
1、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
2、防止围岩失稳和坍塌措施
十二、环境保护的技术保证措施
十三、雨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十四、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
西康铁路增建二线秦岭翠华山特长隧道地处秦岭北麓低中山区,平均海拔670~1400m,最高海拔为1440m。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太峪以西多为基岩峭壁。分布有众多“V”型侵蚀谷,基本呈南北向展布。既有西康线工程设置依次为小峪隧道、洋峪河中桥、天池隧道、太峪河大桥、太峪隧道、康峪隧道、南五台隧道等,隧道进口位于小峪,进口段距既有线80~90m,出口位于青沟,隧道出口距既有线20~30m;洞身除进口段下穿既有小峪隧道,距离较近外,其余洞身距既有西康线较远。隧道最大埋深625m,洋峪沟(D1K68+150)处埋深约140m(距拱顶),太峪河(D1K72+260)处埋深约65m(距拱顶),西岔沟(D1K73+200)处埋深约120m(距拱顶)。隧道起迄里程D1K65+807~D1K77+078,全长11271m,为单线隧道;洞内线路纵坡为单面上坡,‰,‰,‰,‰;-1600的曲线上,洞身其余部分位于直线上。
隧道通过区内仅蛟峪、太峪、西岔沟内有公路,但路面较窄,其余沟内均为人行便道,交通困难,大型车辆难以通行。在山前一带交通方便,有西柞高速、环山公路等。
秦岭翠华山隧道围岩有Ⅱ、Ⅲ、Ⅳ、Ⅴ级。全隧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Ⅲ~Ⅴ级围岩采用曲墙加仰拱结构形式。秦岭翠华山隧道Ⅱ级围岩1015m,Ⅲ级围岩5535m,Ⅳ级围岩3420m,Ⅴ级围岩1302m。
。
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1、工程地质特征
地层岩性
本段分布均为变质岩类,主要为含棒片岩、云母片岩、片岩夹片麻岩、片麻岩夹片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断层带内分布有断层碎裂岩及断层泥砾,山坡坡面及冲沟内分布有第四系粉质黏土、碎石类土等。
(2)地质构造
本段位于北秦岭褶皱带北部,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两大陆合接带北缘,经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其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为印支—燕山期强烈隆起地段,使前期构造形态被改造,喜马拉雅山期及近代构造运动反映为F1断层,F1断层位于秦岭山前,呈东西走向,早期为压性,新生代以来,秦岭抬升,渭河地堑强烈下降,该断层显示张性性质。高角度倾北,出露宽度200~800m。翠华山特长隧道避开了F1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依次穿过f4-1、f4-2、f7、f8、f9-1、f9-2共6个断层。
2、气候及水文地质
隧道区属亚干旱温暖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春季气温波动较大,常出现干旱及寒潮,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初多连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根据西安市长安区气象站多年资料,℃,℃,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土壤最大冻结深度75cm。
隧道区地下水的形成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植被、降水量等多种因素控制和影响,特别是在构造作用下,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岩性接触带,为地下水的贮存运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地下水赋存类型主要为
秦岭翠华山隧道安全专项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