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社科基金成果专刊
第20期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2017年10月31日
江苏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环境质量、产业结构优化和环保政策法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如资源环境形势仍严峻,经济发展受制约;经济发展方式欠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生态文明制度有短板,绿色发展存阻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建议以推进生态保护工程, 扩大生态环境容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转型;转化经济科教优势,促进环保科技创新;完善生态制度建设,培育特色生态文化等对策予以应对,以促进江苏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是建设落实
“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南大学张宗庆老师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和有效路径研究”,分析当前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受制约。江苏省环境承载负荷重,破解资源能源约束的难度仍然较大。江苏省人均环境容量小,以全国1%的国土,承载全国6%的人口,支撑全国约10%的经济总量。能源消费结构给环境保护构成了较大压力,其中煤炭和石油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5%和16%。经济发展总体上仍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阶段,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特点。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PM10平均浓度为101μg/m3,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评价,,按日评价,%~%之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104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符合Ⅲ%,劣Ⅴ%。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在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仍旧是江苏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一是省内产业结构依然偏重。据统计,2015年,%,%,%,化工、火电、冶金、石化等14 类重污染行业的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60%以上。
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主体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低于发达。二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仍然显著。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南中北梯度递减状态。据统计,2015年,苏北、苏中、%、45%、%。现阶段,苏北、苏中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加快推进阶段,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完全暴露。苏南地区经济总量大、资源利用率较高,但前期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大量高污染物质在区域内沉淀,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长期以来,代表不同经济利益体的各区域,在发展过程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潜力,而且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失衡。
,绿色发展存阻碍。一是管控预防制度不完善。生态保护红线
宣传工作动态-江苏社科规划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