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京东来说,现在已经是一场持久战。2012年底,刘强东正在按照公司的业务条线和各个区域作总结,“2012年都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算。”他说,“2013年实现季度盈利应该是自然的一个结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定,我们2013年还是不考虑上市。”自几个月前在网络上硝烟四起的各种“电商大战”之后,刘强东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缄默。但外界对于京东IPO的关注和期待值一直未减,刘强东坦言,主要因素不是资本市场,而是内
部的各方面还没达到一个理想状态。“我们跟投资人承诺的是,如果上市也在2015年之后。”不过“不上市”这种对外部的“一贯说法”,并没有阻断近两年京东接触投行拟提交IPO文件,在港召集券商推介会等消息的流
出。与此同时,坊间传言资本层面最新的4亿美元融资,也是以“股转债”的方式流血进入。上不上市的问题如果不是“不上就死”的被动局面,其实更多要思考的是“合不合算”,刘强东这个时候放出的信息,一方面说明不是
前者,另一方面似乎也在暗示京东面对的这场决定性战役,正在越来越变成一场持久战。不少人的眼里,刘强东一直是个有着极强主见,对京东的模式有完整思考和强烈自信的强势CEO,他从来都认为坚信按照“成本、效率、
用户体验”的不变法则,京东就一定可以破局而出。那么,今天京东的持久战局面是不是他之前预计和乐见的结果?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视角看京东,会发现京东过去的很多动作,其实都在加速大格局的变化,而这反过来也在深刻
影响京东本身。显然,一个身处复杂产业力学体系之中,并且对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企业,它所设计的企业逻辑与前进路径往往是无法孤立推演的。探讨京东的未来,需要一个更加产业化的大视角。而有意思的是,刘强东对于
京东的思考,似乎也在走向这个角度。京东为什么存在?很多人对京东的认识在于,用低价格积累份额,用各种新闻炒热品牌,用资本支撑“剩者为王”。这里面看起来每一项都是讨巧的方式,与传统商业思维显得特立独行。所
以刘强东被评价为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冒险级选手,而走在钢索上的京东遭到的唱衰和赞美其实一样多。那么,京东真正的价值是什么?它这种特立独行的存在到底是一种讨巧的结果还是一种准确捕捉了趋势的必然?简单说,京
东的价值逻辑就是通过不断扩大规模,从而提升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和整体毛利水平,与此同时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盈利。2012年京东正在加速这种逻辑。比如率先通过控制力强的自营的部分,把毛利相对高的数
京东的价值思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