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荷塘月色
——朱自清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刘海燕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诗坛。1924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的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表性的作品有《背影》《春》《绿》《威尼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时人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48年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从他一生的言行来看,他是始终以极其诚实的态度对待人生和时代的选择。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叙、描类文章学习步骤
一、初探文意
明:景、物、人、事
探:情、意
二、切分段层
辨段型
括段意
找线索
定顺序
并段群
三、赏析画面
明描写对象
寻着眼点
理描写顺序
抓景物特点
四、领悟情理
体味文中情理
探究写作意旨
直接
间接
五、阐明思路
体会组材构思
思考段落功能
阐明思路
形光声色态
初探文意,思考:
?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月夜独坐图
颇不宁静
离院去荷塘
希望寻找亮色
希望排解忧愁
交代夜游荷塘的原因
可是,朱自清“不宁静”从何而来呢?
家庭?社会?
1927年7月
蒋介石叛变革命
知识分子的分化
[左] [ 中] [右]
朱自清向往“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
躲到学术研究中
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
却又为放弃了社会责任而不安
反感
疑惧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小径漫步图
光线由暗转明
心情由忧转喜
暗色:幽僻、寂寞、
蓊蓊郁郁、阴森森
亮色:淡淡的月光
为什么要说明小路平时的情况?
形成对比,衬托“今晚却很好”
《荷塘月色》(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