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混肥料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复混肥料 plex fertilizer
定义:由几种单质肥料或单质肥料与化成复合肥料相混而成的肥料的总称。
应用学科:土壤学(一级学科);农业化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由几种单质肥料或单质肥料与化成复合肥料相混而成的肥料的总称。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技术要求
表 1
5 试验方法
表 2
表 3
表 4
表 5
表 6
6 检验规则
表 7
7 标识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技术要求
表 1
5 试验方法
表 2
表 3
表 4
表 5
表 6
6 检验规则
表 7
7 标识
8 包装、运输和贮存
简述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
本试验采用的复混肥料由江苏阿康化肥公司生产,复混肥料是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统称,由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加工而成。生产复混肥料可以物化施肥技术,提高肥效,减少施肥次数,节省施肥成本。生产和施用复混肥料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复混肥料是世界化肥工业发展的反响,全世界的消费量已超过化肥总消费量的1/3,而我国约占国内化肥总消费量的18%,我国作物多样化,土壤也由过去克服单一营养元素缺乏的所谓”校正施肥”转入多种营养成分配合的”平衡施肥”。为此,加速发展复混肥工业已是势在必行。
复合肥料是通过化合(化学)作用或混合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化学反应,在我国也有人称之为化成复肥。复合肥料一般都在大、中型工厂进行,品种和规格往往有限,较难适应不同土壤、作物的需要,在施用时需要配合某一二种单质化肥加以调节养分比例。
混合肥料是将两种或三种单质化肥,或用一种复合肥料与一二种单质化肥,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取不同规格即不同养分配比的肥料,以适应农业要求,尤其适合生产专用肥料。复混肥料中营养元素成分和含量,习惯上按氮(N)-磷(P)-钾(K)的顺序,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0”表示无该营养元素成分。如18-46-0表示为含N18%,含P2O546%,总养分64%的氮磷二元复混肥料;15-15-15表示为含N、P2O5、K2O各15%,总养分为45%的三元复混肥料复混肥料中含有中、微量营养元素时,则在后面的位置上表明含量并加括号注明元素符号。如18-9-12-4(S)为含中量元素硫的三元复混肥料。将上述表示方法称肥料规格或肥料配方。商品复混肥料的营养元素成分和含量在肥料口袋上都明确标记。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 GB 15063—2001
前言
本标准第4章、第6章、、,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对GB 15063—1994《复混肥料》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严格了有关包装标识的规定。同时提高了高浓度产品的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指标和二元低浓度产品的总养分指标。
本标准增加了氯离子含量的指标及其分析方法,取消了颗粒平均抗压碎力指标及测定方法,采用了新的有效磷含量测定方法,使本标准更适合于目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使分析方法更加简便,易于执行。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15063—1994。
本标准由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刚、杜显兰、张小沁、章明洪、朱涛。
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复混肥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复混肥料(包括各种专用肥料以及冠以各种名称的以氮、磷、钾为基础养分的三元或二元固体肥料);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复合肥料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钙镁磷钾肥等应执行相应的产品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50 — 1989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
GB/T — 1997 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eqv ISO 3310 – 1:1990)
GB/T 6679 — 1986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 8569 — 1997 固体化学肥料包装
GB/T 8572 — 2001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测定法(neqISO 5315:1984
复混肥料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