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草(中草药)
接骨草忍冬科,接骨木属多年生草本,茎斜生,无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斜长椭圆形或斜倒卵状长椭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有柄;瘦果小,卵形。花期4~5月,果熟期8~9月。
接骨草首见于《履巉岩本草》,又名蒴藋,医药别名:白龙骨、冷坑兰、冷坑青、猢狲接竹、痱痒草、血和山、乌骨麻、赤车使者。花称为陆英,果实称蒴藋赤子全草入药其效用有接骨疗伤,活血化瘀的功效。
为药用植物,可治跌打损伤,有去风湿、通经活血、解毒消炎之功效。
全草入药、根能祛风消肿,舒筋活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茎、叶有发汗,利尿,通经活血;治肾炎水肿。全草煎水洗治风疹瘙痒。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素:种子含氰甙类。为荨麻科植物庐山楼梯草的根茎或全草。春至秋季采集全草或根茎,多鲜用。
以根,茎叶,果实入药。
性状
鲜根茎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多分枝,长3~10厘米。表面淡紫红色,有结节,并具多数须根痕。断面暗紫红色,具6~7个维管束。有青草气,味辛而苦,有毒性。产于浙江。
性味
根:甘、平。
茎叶:甘、微苦,平。
根:祛风,利湿,活血,散瘀,止血。
茎叶:祛风,利湿,舒筋,活血。孕妇禁服。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性温,味辛苦。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淡。
功能
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疗毒。
①《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
②《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
④《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
⑤《广西中药志》:治妇女白带及痧气。
⑥《本草推陈》:治火淋,虚淋,黄疸。
⑦《湖南药物志》:治痢疾,蛇咬伤。
活血散瘀,消肿止咳。治跌打扭伤,痄腮,闭经,咳嗽。
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根茎,治骨折;茎叶,治咳嗽。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祛瘀,消肿解毒,止咳。
根:风湿疼痛,头风,腰腿痛,水肿,跌打损伤,骨折,症积;咯血;吐血;风疹瘙痒;疮肿。茎叶:风温痹痛,腰腿痛,水肿,黄疸,风疹瘙痒,丹毒,疮肿。果实:蚀疣。
用量
外用:捣敷。内服:煎汤,鲜者1~2两。
根,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茎叶,内服:煎汤,9~15克,鲜品60~120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果实,外用:适量,捣烂敷。
临床应用:肾炎水肿:陆英全草30~60克。水煎服。
接骨草酒
将新鲜接骨草叶500克掏烂,加少许乙醇,炒至略带黄色。然后文火煎6~8小时,挤出药汁过滤,配成45%酒精浓度的药酒500毫升便可应用。也可将接骨草叶量加倍,按上法制成2:1浓度。本方有消肿止痛作用,对皮肤无刺激,且可使患处末梢血管扩张,促进骨痂生长,从而有助于加速骨折的临床愈合。
药理作用
接骨草
化学成份:三白草叶含槲皮素,槲皮甙,异槲皮甙,槲皮素,槲皮甙,金丝桃甙及芸香甙。茎、叶均含可水解鞣质。全草含水量挥发油,其主成分为甲基壬基甲酮。
⑴50%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⑵本品所含扁蓄甙:/kg,对麻醉犬有利用尿作
接骨草(中草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