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机工程学一.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机工程学
绪论
人体及人的特性
人的机能特征
人体力学
人的作业能力和疲劳
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
人机界面设计
作业空间与用具设计
作业环境
人机系统设计与分析评价
中国人应该增加5~8cm

人机工程学
其历史背景

人机工程学:20世纪40年代后期跨越不同学科和领域,应用多种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数据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由于学科内容的综合性、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以及学科侧重点的不同,学科命名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欧洲:称为工效学(Ergonomics)
美国:人类因素学(Human Factors)、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
日本:人间工学
中国:人机工程学、工效学、人机学、人体工程学
各国学者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各有差异
美国():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极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和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
俄罗斯: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活动方式,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保证劳动者的健康,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
国际人机工程学会(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ssociation):人机工程学研究人在某种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工作,生活和休假时序,统一考虑工作效率,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
中国(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极其合理结合,时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以上定义虽有所不同,但在下面的两个方面都上一致的: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上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最优。

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工具,产生了原始的人机关系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人的能力与其使用工具之间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人机关系的研究,从“人适机”向“机适人”转变。战后,人机关系研究成果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
1949,〈应用实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系统地论述了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基础。随后,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蓬勃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puter的普及,工程系统的复杂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新兴科学的出现,为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手段,还提供了新的课题。
60年代人机工程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使系统中人、机、环境获得最佳搭配,以保证系统整体最优。70年代后,指导思想有人主张强调人的基本价值,强调在系统、工具、环境设计中考虑操作者的个体差异,使科学技术满足人类需要,而且使人在操作机器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我国的人机工程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80年建立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至1988年已制定有关国家标准22个。1989年成立中国人类工效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及一些高等院校分别建立了人机工程学研究机构,开设了人机工程学学科。有关出版物也很多。目前,我国人机工程学已应用于许多部门,如铁路、冶金、汽车运输、工程机械、机床设计、航空航天、医药等,并取得了很多成绩。
近期人际工程学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
工作负荷研究:体力、脑力活动中和工作紧张时,人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的研究
工作环境研究:一般工作环境和特殊工作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工作场地、工作空间以及工作装备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信息显示特别是计算机终端显示中人的因素研究
计算机设计与使用的人机工程学研究
安全管理及人的可靠性研究
工作成效的测量和评定
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

人机工程学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6.53 MB
  • 时间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