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及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平塘县者密镇茂村村易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及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项目
2、建设地点:者密镇茂村村
3、项目建设单位:者密镇人民政府
4、项目法人代表:田敏(者密镇人民政府镇长)
5、项目主管单位:平塘县人民政府
6、项目性质:新建
7、建设规模内容:此次移民搬迁大约需占用土地140亩。移民安置房451栋91102?,安置2030人;新建幼儿园1个;新建卫生室1个;新建文化活动广场1个(含公园);村庄绿化植树10000株;新修过境大道一条长1000米,宽30米;附属街道、路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8、建设期限:2012年至2014年
9、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931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100万元;资本置换方式注入资金3300万元,农户自筹3910万元。
(二)移民村基本情况
者密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坡向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上,全镇以山地为主,海拔740米,其中,,,。者密镇是平塘县南下通道的主要大镇,位于平塘县东南部,距县城29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08公里,处在关(上)四(寨)公路、吉古至四寨公路的交汇处。东接独山县尧梭乡、上司镇,南与四寨镇相连,西与摆茹镇为邻,北与平湖镇和卡蒲乡接壤。者密镇辖1个居民委员会,8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119个自然村寨。8个村是金玉村、茂村村、六硐村、平河村、甲青村、拉关村、甲拉村、拉岩村。全镇总面积209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20576人,农业人口18996人,占总人口的97%,%,%,是县内毛南族人民居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主要分布在金玉、茂村、六硐、平河、甲青、甲拉等村)。该镇处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312天,年平均降雨量1259毫米。气候条件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对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茂村村距者密镇政府中心驻地1公里,处在分往四寨至广西,者密镇政府至卡蒲至独山,六洞至平塘县城三个方向的交汇点,已与镇中心相接形成,具备小城镇建设发展所需的区位、土地、交通、水、电、通讯设施等的必要条件,且在2011年期间,已聘请有资质部门测量测绘完成了该地的土地及规划设计。
二、项目建设背景
者密镇甲青村、拉关村、甲拉村、拉岩村4个村大部分贫困农户还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边远贫困地区。这些地区地处边远,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干旱缺水,有些村组不通闭路电视,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生活难成了当地群众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村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相当部分农户生活在高山区、石山区、深山区,且居住分散,公共基础设施极度匮乏,建设成本高,虽然国家对这些地方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受自然环境所限,只能暂时解决这些贫困农户的温饱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使这部分群众摆脱贫困。这4个村需易地移民或生态移民安置的共有440户1980人;六硐村、平河村、茂村村下茂组、列华组存在地质灾害危险,约需要搬迁安置的共有370户1665人,外加金玉村部分村组需要部分生态移民、地质灾害移民安置160户720人,全镇共需进行易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和地质灾害移民的共有970户4365人。
实施易地扶贫安置工程和生态移民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把易地扶贫安置工作和生态恢复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对从总体上减少贫困人口,促进边远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缓解了因过度垦荒而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的矛盾,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保护,迁出地、迁入地群众倍感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更加密切了党群和干群关系。通过集中安置到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依托小城镇发展二三产业,依托产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发展种养业、开展加工运输等方式谋求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必要性
1、不合理的能源利用方式,破坏生态资源。需搬迁农户大都居住在高山地区,由于道路、交通的问题,主要替代能源煤运不进去,农户的取暖方式仍旧是薪柴,农户为了日常生活和冬季取暖,就采伐当地的树林,致使树林大面积的丧失,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破坏了生态环境。
2、落后的耕作方式,加重了水土流失。需搬迁农户居住在高
易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及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