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有可称做信息加工心理学。其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忆、思维、语言等心理好、过程或认识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也是对认知或认识过程的研究,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
减法反应时:条件(1、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2、其中一种作业必须包含令外一个作业没有的过程) 原理:简单反应时(RT1)、辨别反应时(RT2)、选择反应时(RT3)其中辨别过程时间=RT2-RT1,选择过程时间=RT3-RT2(具体用一个例子说,RT1就是当看见灯光刺激就右手按键所需要的时间,RT2就是两种色光刺激条件下,被试看到一种光时右手按键,看到另外一种光时不反应所需要的时间,RT3就是两种色光刺激条件下,看到一种光是右手按键,看到另外一种光时左手按键所需要的时间) 评价:减法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外一种作业所没有的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只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用这种实验来研究各种具体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在复杂的过程中,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是存在一些困难。这种方法的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
相加因素法实验:条件(1、两因素相互独立,因素效应独立2、非系列加工不能用) 原理: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其基本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外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着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着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评价:这种反应时实验是以信息的系列加工而不是平行加工为前提的,所以有人认为其应用会有很大限制。另外,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也是人们质疑的地方。另外,个人认为,相加因素法实验是不能很好的确定加工阶段的顺序的,书里面斯滕伯格的那个实验虽然有加工阶段,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个加工阶段的顺序为什么是这样,只是主观上的臆断。事实上,按照它的实验逻辑是无法判断出加工阶段的顺序的。
认知心理学的影响:1、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扩大。2、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4、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知觉
知觉:人脑对于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
知觉的四个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知觉和感觉的异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认识。各种感觉综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在一起组成知觉。知觉是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把握刺激的意义。感觉信息是具体的、特殊的;知觉信息是抽象的、一般的。
知觉的假设考验说: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这是一种建立在过去经验作用基础上的知觉理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
知觉的刺激物说:刺激物说与假设考验说相反,主张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否认已
认知心理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