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时间
2010、10、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指导学生能在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上、中、下各河段的划分及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⑵、说明长江开发利用的重点及目前建设的著名水电站和国家在治理方面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认识长江的源地,流经的省区和注入的海洋,以及、下游的划分和主要支流;通过小组讨论和材料分析,理解黄河忧患及治理方法,以及长江开发利用的重点及防制水灾的措施。
3、情感与态度
分析长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及其洪涝渍害的危害,使学生确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内容分析
河流和湖泊是陆地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它们的水文特征是在地质、地形、土壤、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其中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尤其显著。所以本节安排在地形和气候之后,旨在以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本节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树立人地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重、难点分析
重点:长江的源地,流经的省区和注入的海洋,以及、下游的划分和主要支流
难点:长江开发利用的重点及防制水灾的措施。
教具
准备
地图册
教法
小组合作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安排及授课步骤
教师活动及时间
学生活动及时间
(一)导入新课:(3′)
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自学问题,结合多媒体图片,学生与文本对话:(7′)
1、长江发源与冈底斯山,注入太平洋。长江主要支流有岷江,嘉陵江,汉水、乌江,湘江,赣江等。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湖口为长江中游,湖口以下为长江下游。
2、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宜宾和湖口。
1、指导学生读“长江水系图”。要求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流入的海洋。“长江水系图”、“长江干流地形剖面图”,让学生理解及记忆上、中、下游的划分。
2、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点分别是哪里?
(2)师生思维对话,检查点拨,探寻规律:(8′)
读P53中两幅彩图,使学生从以上的问题和图片中可以得出:长江水能资源在全国的地位。长江所蕴藏的巨大水能资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财富,我们一定要开发利用,让古老的长江在祖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江流域的大中小型水电站已达4万余座,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它的发电量是1949年全国发电量的3倍;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发电量将是葛洲坝的3倍。加速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多项思维对话,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三)课堂总结:
3、长江中上游的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尤其在阶梯交界处。
4、长江的水可以滋养万顷农田,长江流域主要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这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师生思维对话)学生回答,教师加点拨,治理长江水患,我们应该注意固江防大堤,重点治理荆江河段。兴建分洪,蓄
2.3河流和湖泊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