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都江堰自学学案.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自学
(一)知人论世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后历任该校讲师、教授,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1987年获颁中国“国家级凸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1993年再获“上海文学艺术大奖”。著有《戏剧理论史稿》、《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书。余秋雨的散文往往透过实地考察,以历史文化的时间感与身历其境的空间感交错而成,从不同的角度来审美、思考与反省,并触发所感。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笔调融合知性与感性,风格厚实醇美。
《都江堰》作者为余秋雨,是一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文化随笔。都江堰位于川西平原的岷江上,于二千二百多年前由李冰父子所修建。这个古老工程以科学方法解决了四川人民的最大困扰—旱涝,成就富饶的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其效益,于西元二○○○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本文以人文的角度对比长城和都江堰两个工程。作者认为都江堰的气势虽然不如长城,却能永续造福无数民众,展现出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透露了建造者关心民瘼的智慧与仁慈。文中并以泼墨般的气势,写活了江水的磅礴壮观,进而推崇李冰父子兴修水利、福荫苍生的不朽德泽,及冰清玉洁的政治风范。全文借堰写人,深掘历史人物精魂,充满浓厚的人文反思。
(二)文体知识
1、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游记的题材非常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因此游记可分为记叙型游记、抒情型游记、写景型游记、说理型游记等。
游记的特点:
首先,游记比较真实地记叙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其次,描写和抒情相结合是游记的另一个特点。游记中,作者往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再次,游记的语言生动,文中常常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2、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3、欲扬先抑的手法
(三)问题研讨
  本文赞美都江堰,是为了赞美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都江堰的主持者——李冰;赞美李冰是为了弘扬它的为官之道。文章围绕一个中心,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严肃思考。
 1、第一部分
    1)作者开篇写到“我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同意。长城所起的作用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而都江堰却为民造福上千年,延用至今。
    2)第二段写“长城也当然伟大”的目的是什么?
    写长城伟大,既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凝聚力、意志力,又突出了都江堰这项水利工程对养育中华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有衬托作用。
    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都江堰的巨大作用,并分析其含义。
    “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灌溉”一词既实写都江堰的水利功能,又比喻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作用。
    4)“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一句的含义。
    从对当地人民乃至整个中国所起到的作用来歌颂、赞美都江堰。
    5)这一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哪几个角度反映都江堰和长城的区别?目的是什么?
运用对比的写法歌颂都江堰。 
角度:从修建时间、规模、社会功用、延伸距离、文

都江堰自学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3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