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精神的用处
摘要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为此,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加以应对。应对方式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调节,另一类是寻求他人帮助。这些应对方式多多少少反映些许阿Q精神。人们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人际关系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而人际关系高度影响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但其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比之对身体健康更大。、
关键词心理健康阿Q精神人际关系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刺激或挑战,它们既可能来源于外部,也可能来自于内部;既可以是具体刺激(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刺激),也可以是抽象或符号刺激(如社会心理刺激)。当这些刺激的强度过大或作用时间过于持久时,就会产生心理困扰,轻则表现为强烈的应激反应,重则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为此,人们要采取各种方法来加以应对。在注重问题的应对中,个体则试图制定出具体的行动与努力计划尽可能直接地解决问题[1]。若采用两分法,还可将应对方式分为认知的应对和行为的应对、趋进的应对和避开的应对、有意的应对和无意的(防御的)应对、指向个人(自己)的应对和指向外界的应对、主动的应对和被动的应对、积极的(有效的、适应的)应对和消极的(无效的、适应不良的)应对等等[2]。
遇到困扰后,人们通过自我调节和寻求帮助的方法进行应对。在自我调节中,阿Q精神的作用就逐渐突显出来了。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自我安慰。这种精神胜利法使得阿Q在生的不幸和死的恐俱面前永远有得意的理由。鲁迅,这个伟大而痛苦的灵魂,对人类的命运与苦难懂得太多,体会太深,于是他把人类精神胜利法的内涵理解得极为透彻。根源于人类悲剧性命运及自慰本能的精神胜利法不是在他那个时代才有,但只有他才把精神胜利法描述得那样深透。鲁迅笔下的阿Q,一个受奴役、受压迫、被人轻视的下层人,苦难和不幸时刻包围着他。加上自身的愚昧、麻木、奴性及种种缺陷,他无力从苦难和不幸挣脱出来。没有人愿意帮助和同情他。他要生存下去,唯一办法就是精神上的自慰。他自认为“见识高”、“先前阔”、“从前和赵太爷是本家”、将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等等,这种种自尊与自傲都并非建立在某种实际成就上,而是以一种精神上的胜利来消解他在现实中的失败和屈辱。阿Q是可怜的、可悲的,却也是可爱的。在种种现实的失败与屈辱面前,他都能以精神上的超越建立起自己的自尊与自傲::“我们先前一比你阔多啦!你劝一是什么东西!”当未庄人嘲笑他头仁的癫疮疤时,他便说:“你还不配……”“仿佛在他头卜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癫头疮,并非平常的癫头疮了”。当被人打了时,他能想“我总算是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而心满意足得胜似的走了。这种种精神的自慰,使阿Q“得意”了许多年。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3]。阿Q精神自《阿Q正传》诞生之日,就不断地被思考,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有没有重新思考阿Q精神的必要?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对阿Q精神的研究,前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茅盾认为阿Q“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周作人也说是“一幅中则认为“阿Q不但代表中国国民性弱点,同时也代表世界性的一般民族弱点”
如果我们沿着权力崇拜的逻辑起点深入开掘就会发现,两重人格是阿Q精神的核心。由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权力崇拜价值
阿Q精神的用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