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关键词】胃肠起搏器;腹部手术;胃肠功能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和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尽早恢复,有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引起的并发症,减少肠粘连的发生,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5月间,对术后患者予以泰士,负极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左3~5cm再向上1cm处;肠起搏点:正极位于脐上1~2cm,负极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向右5~10cm处。②设定参数:通常胃起搏频率3次/min,肠起搏频率为10次/min;治疗幅值应以腹部贴电极片处皮肤有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为宜,同时可以参考仪器上指示灯的颜色进行调整。治疗时间通常为每日2次,每次30min,一个疗程10次。对照组23例未行胃肠起搏,仅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及留置导尿,直至第一次肛门排气。
:对照组肺部感染1例,两组均无伤口感染。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值分别为X1==,标准差分别为S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
2护理
:患者取舒适的平卧位,正确安放电极片。粘贴电极前需用95%的酒精棉球充分擦拭体表黏附电极附着点的皮肤至泛红,目的是去除皮肤表面的油污和角质,使黏附电极与皮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1]。如贴电极处皮肤无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应重新清洁皮肤或调节仪器幅值按钮以加大输出电压,直到贴电极处皮肤获得轻微针刺感或略有灼热感。每次治疗时都要更换电极,以保证疗效。
:心理社会异常与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严重性及功能性胃肠紊乱密切相关[2],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大部分患者对胃肠起搏的疗效有过早、过高的期盼,但是由于手术的创伤及生理功能的改变导致消化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起搏起效较慢,导致患者对治疗信心不足,因此鼓励患者坚持治疗,还可以通过和治疗效果明显的患者交流与沟通,增加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
:胃肠起搏器的治疗幅值为可调节的,要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调整机器的输出幅值。机器输出值过小没有治疗作用;输出值过大,可能出现皮肤局部灸样灼伤,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同时影响继续治疗。:对安装心脏起搏器或使用人工心肺维持生命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胃肠起搏器,以免胃肠起搏器干扰心脏起搏器和其他医用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也可在心电监护仪等体外医用电子仪器的使用间隙期间应用胃肠起搏器。同时应用胃肠起搏器时要避免潮湿、高温、剧烈震动、腐蚀及强电磁场等影响。
3讨论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损害,出现暂时的抑制,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是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重要课题。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提早进食,可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几率,也可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几率,改善消化道黏膜的功能,还减少由于肠黏膜屏障破坏肠道细菌移位引起全身感染的几率。以往临床上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通常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腹部热敷、胃肠动力药的应用,并鼓励患者床上翻身或下床活动。但此时患者因术后切口疼痛,加上有胃管、导尿管、输液管和一些引流管,床上及下床活动实在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胃肠

胃肠起搏器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8-06-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