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概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9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修订本
前言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自己的语言艺术,它是最古老的文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始终受到亿万人民的热爱。从世界上最长的长诗到最短的谚语,民间文学有众多的体裁,它的优秀之作可以同第一流大作家的作品媲美。鲁迅先生曾经盛赞民间文学,他说:“乡民的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偶成》,《鲁迅全集》5,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下同),第164页。这是符合事实的。我们看到:许多神话和史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诗经·国风》与乐府民歌确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之作,无数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集中了群众的智慧,是如此深刻而精美,令人不能不惊叹劳动人民创造力之伟大。
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学形式,不管是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还是词、曲和戏曲、小说,几乎都无例外地起源于民间文学之中;历代的文学高潮,不管是诗经、楚辞、建安文学、唐代诗歌,还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同民间文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都受过民间文学的哺育……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民间文学是多么重要啊!对民间文学有深刻研究的革命文豪高尔基说得好:“人民不仅是创造一切物质价值的力量,人民也是精神价值的惟一永不涸竭的源泉,无论就时间、就美还是就创作天才来说,人民总是第一个哲学家和诗人:他们创作了一切伟大的诗歌、大地上一切悲剧和悲剧中最宏伟的悲剧
——世界文化的历史。”《个人的毁灭》,见高尔基《论文学》(续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54页。然而,由于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处在被压迫的悲惨境地,他们的文艺创造常常受到压制和迫害,他们在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作品不能得到及时的记录和公正的估价,以致在不少人心目中,民间文学是低级的、没有多大价值的。由于这种传统偏见的长期影响,民间文学的巨大艺术价值常常不为人们所知。这种情况对我们文艺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试问:离开了民间文学,如何能总结出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离开了民间文学,如何能实现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创造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不是在当时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作他的骚体诗的吗?“诗仙”李白如果不是对古乐府民歌和当时的唐代民歌进行过全面刻苦的学习,能写出那么广受欢迎的华美诗章来吗?杜甫最有代表性的名作“三吏三别”不正是运用乐府歌行的形式和笔法来创作的吗?《窦娥冤》、《西厢记》、《三》、《聊斋志异》等等最著名的戏曲、小说,哪一部不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红楼梦》吸取民间文学成果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伟大作家需要民间文学的哺育,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规律——雅俗结合律。中国如此,外国亦然。古希腊最早的作家——悲剧诗人和喜剧诗人,在创作中都离不开希腊神话、史诗、民间歌舞等民间文艺的
“土壤”。经典作品《神曲》、《十日谈》以及莎士比亚、莫里哀的名著都同学习和运用民间文学成果有密切关系。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威廉·退尔》以及拜伦、雪莱的一些长诗、诗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等著名作品,也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裴多菲、法国最负盛名的民众诗人贝郎瑞,都是运用民歌形式写作的。俄国民族诗歌的开山大师普希金,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终生都热爱并学习民间文学。在欧洲小说家中,不用说自幼热爱民间文学的斯各特和果戈里了,就是巴尔扎克,不也把他最伟大的“人间喜剧”称为“西方的《一千零一夜》”吗!列夫·托尔斯泰早在创作初期就盛赞民间文学说:“人民自己的文学——这是优美绝伦的。”1851年日记,见《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一册191页。在他晚年所写的、总结他一生文学创作经验的重要著作《艺术论》一书中,又把情真意切的民歌作为“真正的艺术”的“优秀范例”,认为它们真挚感人、动人心弦,是“最高级的艺术作品”。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从小就是一个民间歌手和故事家,他非常熟悉民间文学并对民间文学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始终强调青年作家要学习民间文学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高度的语言技巧。他说:“你们在这里可以看见惊人的丰富的形象、比拟的恰切、有迷人的力量的朴素和描写的动人的美。深入到民间创作中去——这是很好的。它好像是山涧的清水、地下的甘泉。接近民间语言吧!寻求朴素、简洁、健康的力量,这力量用两三个字就造成一个形象。”高尔基致亚尔采娃(1902年)。民间文学体裁很多,各类作品在民间广传,浩如烟海,五光十色,各有特点。难道这样丰富的民间文学还不够开一门课吗?
然而,遗憾的是在1958年以后,全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把民间文学课取消了。当时在口头上很重视民间文学,怎么会取消这门课呢?这段曲折的历史值得总结。从教育部说并未下令取消此课,但在教学计划中却把“民间文学”由基础课改为高年级的专题课或选修课了。既然不是基础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nibubian1313
  • 文件大小253 KB
  • 时间2018-06-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