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青少年飙车现象的社会工作分析.doc青少年飙车现象的社会工作分析
青少年飙车现象的社会工作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青少年飙车现象的社会工作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青少年飙车现象的社会工作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青少年亚文化的突显,飙车逐渐成为部分青少年的休闲娱乐方式,由此给社会治安、青少年成长以及社会风气都来带不良的影响。青少年选择这样一种休闲方式既有来自身心发展不平衡、希望经历颠峰经验、转移作用、从众心理、不当的报酬心态、欠缺法律常识等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受到来自家庭、同辈以及青少年亚文化的影响,更反映了社会相关运作机制方面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借鉴社会工作的系统思维,从政府政策、社区服务、学校教育、家庭教养、工厂训练、社会宣传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并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青少年;飙车;社会工作;生态系统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状与危害:青少年飙车的特征分析
所谓“飚车”就是指占用快车道、超速行驶、拔除消音器行驶等行为。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40年的美国,当时被称为“飞车”,1947年在加里弗尼亚州因为发生数以千计的飞车集团“地狱天使”(hell’s angel)群聚闹事、损毁财物而被当时社会大众所注意。
(一)青少年飙车的现状
我国大陆地区的青少年飙车现象已呈现出从沿海大中城市向内地蔓延之势,仅武汉市就有十多个飙车团伙,共计100人,北京、广东等地还出现了集体性的飙车甚至伤人事件。结合笔者在重庆所收集到的一些初步数据来看,青少年飙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就基本情况来看,大部分飙车族都处于16—25岁之间,其中男性占总数的80%以上,超过78%左右的飙车族教育程度在大学以下,这些人一般都选择经过改装的摩托车。另外的飙车族则有一定经济基础,飙车的车辆主要都是普及型轿车,也有人用改装的奥迪TT、宝马、法拉利、保时捷等,但改装一辆车的费用有时都可以买一辆新车了。大部分(82%)的飙车青少年装扮非常不正式,随自己的心情穿着,也很少带安全帽;(2)就心理特征而言,飙车青少年最强烈的一个心理感受就是在追风的快感中所体会到的高峰经验(77%),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酷”、“炫”、“刺激”。除此之外,他们还具有强烈的追求速度的快感(89%)、和朋友一起玩觉得非常开心(67%)、飙车让人觉得很发泄(34%)、自己觉得非常成功(23%)等。飙车是冒险行为,若是能惊险而成功的演出,得到别人热烈的掌声,大部分(75%)处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都会因此获得极大的满足感;(3)从社会特征来看,飙车青少年以汽车维修及配件工作人员最多(53%),其余以各种自由职业者以及无业待业青少年为主(36%),还有一部分是时髦的白领青年和私营企业老板,不过他们大多数都已经处于中年时代了。在飙车青少年中,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只有少数(24%),大多数都是和朋友或工友在一起;(4)从行为特征分析,飙车青少年喜欢集体
法律论文青少年飙车现象的社会工作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