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病后叶片干枯,影响光合作用及养分输送,减产。
寄主
水稻、秕壳草、日本李氏和、茭白等。
症状
白叶枯病一般为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成株期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
1、叶缘型:又称叶枯型,是最常见的典型病斑。主要为害叶片。由于病菌多从水孔侵入,因此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最初形成暗绿色短线状斑,随即扩展为短条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脉向上或向下延伸,形成长条斑状,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黄,最后转为黄褐色或灰白色,且病健组织交界处有明显的不规则波纹状,与健部界限分明;籼稻病斑多呈黄褐色或橙黄色,病健界限没有粳稻那么清楚。
2、急性型:
多发生在多肥、深灌、高温闷热、连阴雨多和易感病的品种上。病叶青灰色或暗绿色,并迅速失水,向内卷曲,呈青枯状。一般仅限于上部叶片,不蔓延全株,凡有此种症状的出现,表示病害区在急剧发展。
3、凋萎型:
一般在秧田后期和大田分蘖返青期发病,最明显的症状是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片叶尖失水,以主脉为中心,从叶缘向内卷紧不能展开,由于失水而下垂呈凋萎状。其他叶片仍保持青绿,很像螟虫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区别在于茎部无虫伤孔。剥开青卷的枯心叶,常发现叶面,特别是叶缘的水孔有密黄色球状菌脓,如将外叶鞘剥去,可见到枯心叶鞘下部的白色部分有水渍状条斑,其中多充满菌脓而呈黄色,折断病株茎基部,用手挤压,可见到黄色菌脓溢出。
4、中脉型
在水稻分蘖或孕穗期,叶片中脉起初呈现淡黄条斑状,逐渐沿中脉扩展成上至叶尖下至叶鞘、枯黄色长条斑,并向全株扩展成为中心病株,这种病株常常没有出穗就死去。
5、黄化型:
是不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病初期心叶并不枯死,仅可见不规则褪绿斑,进而扩展为大块枯黄的病斑。病叶基部有时出现暗绿色小条斑。下图为病苗。
诊断
1、镜检法:(弱光下观察)
在病叶的病健交界处,切取一小片,制成玻片,镜检,缺口处有喷菌现象,即为白叶枯病。
2、玻片法
切取小块病叶,放入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片挤压,对光观察,可见有喷菌现象,即为白叶枯病。
3、保湿法
在一盛有细沙或棉花的容器中,加入水,放入病叶小段(插下2—3寸),加水湿润,加盖保湿,4小时后观察,对光可见缺口处有喷菌出来的菌脓,即为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